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三季度CPI上涨动力或将持续到四季度

2013年10月23日 11:12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9月份CPI“破三”,食品价格的上涨仍是主要推动力。随着冬季的日益临近,严寒天气对食品价格尤其是蔬菜价格将产生较大影响。三季度CPI上涨动力或将持续到四季度。这一趋势是否将导致全年物价涨幅逼近“上限”,对我国经济形势以及宏观调控带来新的挑战?

  在采访中,专家和市场人士都表示,虽然季节性因素或将推动四季度个别单月CPI再度冲破3%,向“上限”逼近,但是全年来看物价仍属温和上涨,通胀压力不大,预期宏观调控政策仍将维持稳定。

  食品价格上涨给CPI带来压力

  9月份CPI重回“3时代”,主要是特殊因素发挥作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9月份CPI上升主要是由于蔬菜价格上涨拉动,当然还包括基数因素,而非食品价格较为平稳,总体来看目前物价会有上涨压力但是不大。

  分析人士指出,食品价格尤其是蔬菜的生产和运输季节性较强,随着天气的日益寒冷,露天蔬菜减少,而大棚蔬菜生产成本较高,严寒恶劣天气也将增加蔬菜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因此后期蔬菜等食品价格的上涨是大概率事件。从猪肉价格来看,我国猪肉价格已经连续数月上涨,表明猪肉价格上涨的周期已经开启,年底临近将刺激猪肉消费的增长,对猪肉价格产生一定的助涨作用。

  虽然食品价格上涨压力加大,但是各方普遍认为,食品价格大幅反弹的可能性并不大,上涨幅度仍属温和。从猪肉生产周期来看,当前处于上涨周期的前端,猪肉供给较为充足,因此猪肉价格难以大幅反弹。此外,今年我国粮食继续实现丰收,库存较为充足,粮价处于稳定区间,将会对其他农产品价格的稳定产生重要的支撑作用。

  综合各方面因素,本报专家委员会委员、对外经贸大学兼职教授赵庆明预计,四季度季节性因素将导致CPI中蔬菜价格上升,CPI上涨压力有所上升,但是今年全年CPI同比涨幅控制在3%以内问题不大。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也表示,三季度CPI同比高于上半年,年内CPI同比将呈现小幅缓慢攀升的趋势,预计四季度CPI同比仍有可能继续小幅走高。

  需求回升对物价上涨影响有限

  三季度我国国内经济明显回升,需求的回暖是否将推动CPI大幅攀升?在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看来,目前经济增长趋稳,总供给和总需求比较稳定。我国不追求过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总需求上升对物价上涨压力相对来讲也不是很大。再加上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些因素都有利于保证后期物价基本稳定。现在看来,今年完成全年目标应该没有问题。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三季度我国经济明显回升,企稳势头巩固,但是长期来看,随着前期改革红利的弱化,我国经济面临潜在增长率下降的趋势。当前,我国仍存在有效需求缺口。9月份我国出口的下滑,表明外需回暖过程中尚存在不确定性因素。而从内需来看,目前国内需求在系列“稳增长”措施的带动下可能逐步回稳,但由于政策在稳增长同时仍兼顾调结构,且并未有大规模刺激政策出台,因此需求大幅回升的可能性不大,内需的回升将是渐进、小幅的。刘元春表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因此国内需求难以大幅回升,在这一环境下物价上涨压力不会很大。

  从另一个物价指数PPI来看,自从8月实现环比“由负转正”之后9月继续回升,但是同比数据依然落在负增长区间,工业品供应依然充分,价格比较低,对CPI传导的压力不大。

  输入型通胀风险尚未明显抬头

  前期叙利亚政局动荡,刺激国际原油价格出现大幅上涨,一度引发了市场对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上升增强我国输入型通胀压力的担忧。然而,不久随着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缓和,国际原油价格应声而落。唐建伟表示,原油价格虽短期受地区局势紧张影响冲高,但由于新兴市场国家普遍出现经济增速放缓,受需求不足的影响,原油价格也难以持续上涨。

  全球需求的复苏步伐缓慢,并不支撑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涨。赵庆明告诉记者:“有利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下降的因素都存在,因此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将保持相对稳定,既不会趋势性上涨,也不会趋势性下降,我国面临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不大。”

  从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济运行来看,当前美国经济回升明显,但是回升力度较小,美国债务上限闹剧以及QE能否退出成为影响美国后期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欧洲经济增长暂时平静但是不确定性因素犹存;日本近期经济数据虽然较好,但是由于国内面临消费税问题经济前景并不乐观。因此,各方对明年全球经济形势持谨慎态势,全球需求难以大幅回升,表明我国输入型通胀上升的风险并未抬升。庞东梅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