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京城车市借“金九”获喘息 年底车市有望回暖

2013年10月25日 14:29 来源:中国民航报 参与互动(0)

  今年以来,北京车市始终被低迷的气氛所笼罩,8月的汽车销量更是触碰到了今年第二季度以来的谷底。但9月无疑给了车市喘息的机会,让人在持续低迷的车市中看到了希望。受政策调整和传统节日的刺激,车市“金九”名副其实。进入今年第四季度,各品牌商家逐渐拉开年终大促的序幕。车市专家借此判断,京城车市有望回暖。

  数据 车市借“金九”回暖

  9月份,京城新车交易51200辆,同比增长-5.19%,低于全国(19.66%)24.85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3.27%,低于全国4.13个百分点。

  9月份,京城成交过户二手车65200辆,同比增长-2.83%,环比增长17.9%,外迁率40%,比去年同期下降11.49%,新旧车交易比例1∶1.27。

  从数字上看,京城汽车交易被困在低迷的泥淖中。尤其是和全国动辄百分之二三十的增长率相比,更显得少得可怜。

  我们再看看下面的几个数字。

  在6月份价格风险指数达到本年的下降风险最高值(-52.54)后,7月~9月连续3个月价格风险指数逐步下降,其中8月~9月指数变化最为明显。到9月份,价格风险指数已经下降到-16.95,与6月份最高值相比风险指数下降了35.59点。

  9月的价格下降指数为45.4,这是价格下降指数连续第3个月呈下降趋势,价格下降指数与6月最高时的64.7相比下降了19.3个点,显示汽车价格下降趋势逐月减弱。

  销售信心指数方面,在指数达到谷底的五六月份后,7月~9月连续上涨,到9月份上涨到今年的最高值16.9,显示经销商对9月份节前的销售十分看好。

  如果说交易量是一个绝对的硬指标,直接反映着车市的变化情况,则价格风险指数、价格下降指数、销售信心指数,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反映车市中不那么显而易见的一面。

  价格可以衡量事物的好坏与受欢迎程度,真正好的东西不会通过降低价格来吸引消费者。这个就是价格风险指数和价格下降指数告诉我们的。

  销售信心指数则说的是卖家。旺季消费者购物意愿高,愿意掏钱买车,销售者的信心指数自然高。淡季销售差,没什么人来买东西,信心指数也跟着跌到谷底。

  原因 政策助力9月销售

  北辰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中心副总经理颜景辉说:“受‘双限’、汽车‘三包’政策、炎热天气以及优惠促销刺激度减弱等因素影响,6月~8月车市传统淡季客流不足,缺乏生气,交易低迷。8月份成为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销量的低谷月,持币待购现象较为突出。”

  到了9月好像一下子就不同了。

  一些品牌陆续提前于国家实施“三包”政策,刺激了消费者的提前消费。各车企通过提前实施“三包”政策,消除了消费者的担忧,增加了消费者的信心,刺激了正在持币观望的消费者出手购车。

  政策方面,由于上一轮节能惠民补贴截至9月底到期,一些消费者为了把握最后的机会,赶紧出手,从而拉动了排量为1.6升以及以下汽车产品的销售。颜景辉告诉记者,一些紧俏车型如北京现代朗动、东风日产阳光和骐达等甚至出现了库存告罄的状况。

  此外,中秋节、国庆节等重要节假日往往是传统消费旺季,为了犒劳自己,消费者也格外大方,掏钱拿货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加上近期京城举办的昌平、海淀、丰台汽车消费节,《北京青年报》主办的汽车展以及汽车市场联合众多商家联合推出的各种形式、多项资源捆绑的促销活动,也推动了销售市场的扩大。

  颜景辉表示,上述多重因素促成了9月份不错的销售业绩。

  支招

  年底冲量 购车抄底正当时

  颜景辉认为,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汽车行业“双限”政策以及北京清洁空气行动计划预期实施等因素影响,今年前9个月,京城新旧车市场分别以-2%和-2.3%的累计同比增长率终结了去年同期59.48%和106%的超高速增长。北京车市进一步进入季度销量持续同比微负增长的交易平台期。

  据预测,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北京车市将平稳度日,无大的起伏。但是对于第四季度,业内专家还是一致看好的。

  北京汽车行业协会副会长夏宝山说:“目前经济形势稳中向好,有回暖的迹象。整个行业也是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尤其是各个生产企业,都在努力做好分内的事。”因此,夏宝山对第四季度的车市销售比较有信心。

  即将进入年底,各个汽车品牌经销商为了完成销售指标,将推出各种打折优惠活动以吸引消费者。消费者如果有购车意愿,正好可趁此时进行“抄底”。

  文/特约记者 李殷 单良

【编辑:曾会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