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提升“视觉货币”价值 形象获得价值评定

2013年10月30日 13:41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0)

  人们可以通过“视觉货币”这一外在的标识,迅速辨识出对方所属的社会组织,和其具体的职业服务范围。

  偶尔会看到男士穿着皱巴巴的衬衫出席正式会议,若以一种刻薄的眼光进行评判,至少在这一刻,他的“视觉货币”的价值跌到了低谷,以至于外界所能给予他的整体价值判断不得不打一个折扣。

  所谓“视觉货币”,是指一个人的外在形象,包括服装、配饰、鞋履,乃至学历、履历等,在社交中被他人观察、衡量,进而在他人眼中获得等值于一定量货币的价值评判。“视觉货币”常常对个人的工作、生活产生某种微妙的影响。

  最有说服力的例子,莫过于金融圈里投行人士所看重的“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着装。投行人士成天和财富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于他们的富豪们打交道,试想,如果他们穿着淘宝爆款,怎会有底气直面倨傲的买方富豪们?

  笔者的一个投行朋友,尽管平素形不以物役,穿着大裤衩老头衫就能出门优哉游哉喝咖啡,但为了三斗米的生计,在工作场合,还是必须祭出他的菲拉格慕皮鞋、prada衬衫和在萨维尔街定制的西服,当然衬衫的袖子上还得绣上英文名的首字母,才会显得“专业、大气”。

  是的,你不得不承认,虽然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努力在打造着一个没有阶级的社会表象,但事实上,等级制在各种场合,特别是职业场合的衣着上有一定的表现,如面料的优劣、款式的新旧、色彩和装饰细节等。

  据不严肃考证,国外某些商学院入门的实用课程之一,就是如何从头发武装到牙齿,至少从视觉上打造这些毛头小伙子们成为具备足够自信,能平等地和高阶层人士对话的“夸夸其谈之徒”。而近年来,国内一些大学的商学院,也引进了教人穿衣打扮的课程。限于国情的发展阶段,国内的商学院依然是平民子弟实现高尚生活的不二渠道,所以从入门起,在其气质培养上下一番苦功夫,想来还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通过以上论述,笔者涉嫌陷入了“物质、虚荣”的不义之地。但尽管冒着枪林弹雨,还是要说一句实话,从经济学角度来讲,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外部社会的肯定,实现自己的经济价值最大化。于是,从内而外修饰自我,这是以期获得社会认同的直观方式,而服装是最显性的符号化语言,因为它不仅能反映个人的身份,更能诠释出一个人的性格。

  笔者天然地会对擅长熨烫衣服,穿着整洁衬衫的人抱有好感。因为这不仅代表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还和其事业上的勤勉努力,以及进取心有非常大的关系。有一个朋友,即便是一件199元的“优衣库”衬衫,不管工作多忙,在出门前,他都会仔细地熨烫,保持挺括。有趣的是,这一个特质正是当初风投看好他的原因之一,而事实证明,他的确带领他的公司冲到了纽交所,在那里登顶了事业的高峰。

  所以,“视觉货币”具有任何人所预料不到的强烈辨识作用,人们可以通过这一外在的标识,就像动物闻到熟悉的气味一样,迅速辨识出对方所属的社会组织,和其具体的职业服务范围,从而决定是否继续交往或者果断离弃。

  索性延伸开去,近年来,各色如雨后秋笋般出现的商学院,又何尝不是土豪们趋之若鹜的“视觉货币”呢?若在觥筹交错的饭局上,土豪们抛不出一张商学院的学生证,不亚于处于被质疑公司破产的尴尬境地。尽管大多数人还是坚信,人之为人,接受教育的最好阶段,应该是18至22岁时的本科时期。但商学院的确是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对人脉、资源进行整合的一个良好场所。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商学院的证书,更像是服装、首饰之外的“视觉货币”。

  一句话,你若将“视觉货币”纳入通俗经济学兼修课程,投入产出比绝对划算。何妨一试? (作者周凯莉  系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观察员)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