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粤港澳自贸区破茧面临三难题

2013年11月07日 07:36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近期,关于粤港澳自贸区的消息层出不穷,也备受各界关注。不过,《经济参考报》记者多方采访后获悉,虽然广东省内呼声很高,但是港澳的积极性并不像外界渲染的那么大,自贸区定位等问题目前仍在研究论证阶段。专家分析,粤港澳自贸区在近期内获批的可能性不大。

  广东社科院区域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丁力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粤港澳自贸区仍然存在待解的三个难题:首先是战略定位,自贸区定位是破题的关键;二是广东想通过自贸区实现什么获得什么;三是怎么调动起港澳的积极性。

  同时,丁力认为“在上海自贸区还没开始总结经验,就马上全国铺摊子,我觉得这种可能性不大,不到万不得已,中央不会遍地开花。”因此,丁力认为粤港澳自贸区在短期内获批的可能性不大。

  事实上,在上海自贸区获批之后,一直作为改革前沿阵地的广东就倍感压力和焦灼。因此,在原有粤港澳合作和相关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推出“粤港澳自贸区”的构想,倒也顺理成章。但是,从构想到实现的道路上,确实仍存阻碍。

  记者注意到,关于“粤港澳自贸区”的最早官方证实是在今年9月16日,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在参加“粤港澳合作联席会议”时,对外正式宣布,考虑设立融南沙、前海、横琴三大平台为一体的粤港澳自由贸易区。他同时表示,国家专题调研组已经离开广东,将会向国务院汇报。

  另据广州市发改委网站消息,就广东申报粤港澳自贸区相关工作进行调研的国家调研组由商务部副部长俞建华带队,由商务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民银行、海关总署、银监会等部门15人组成。

  丁力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粤港澳自贸区,就是要把香港、澳门被证明行之有效的自由贸易的理念和精神推广到广东,具有先行先试的条件。而南沙、横琴、前海三个国家级新区,事实上一直以来被承载了当地政府过重的发展的期望,错位成了地方经济发展的发动机,而没有真正起到改革的战略平台的作用。因此也迫切需要自贸区带来的改革和制度红利。

  就粤港澳自贸区的重要参与者香港而言,虽然已经表态参与,但是事实上并没有表现出积极的回应。“粤港澳合作,一直以来都是说得多做得少,彼此之间的互信仍有待加深。”丁力说,广东的转型升级,让香港已经明显感觉有被取代的可能。目前来看,对粤港澳自贸区,香港更多的还是观望,此外还带有一些担忧,担忧自贸区建成之后好处都被广东拿走了。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封小云4日也在公开场合指出,双边性质的自贸区需要香港的回应。作为成员必须参与制定规则,而非广东方面的单边行为。“如果香港不做回应,广东自贸区的功能定位要重新思考。”

  封小云还透露说,广东与商务部相 关 部 门 正 围 绕 自 贸 区 的 功 能 定位、区域范围、投资便利化、服务贸易自由化、区域监管、金融创新和财税政策、营商环境和体制改革七大专题、94项内容展开调研。“上周还在讨论开会”,“恐怕还没有那么快有定论”。

  在丁力看来,优惠政策无法复制推广,只有改革经验可以复制推广。如果广东能以港澳因素作为前提,同时承担起率先探索内地和港澳经济合作的新制度,配合推进全国的改革,那么粤港澳自贸区在未来获批的可能就会很大。也只有这样,广东的自贸区才有意义。如果只是仿照其他城市的做法,那充其量只是复制。

【编辑:张艳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