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日本央行称退出宽松货币政策仍为时尚早

2013年11月07日 07:37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日本央行近日频频发声,重申对经济前景和实现通胀目标的乐观态度。不过,考虑到经济复苏仍然面临多种挑战,该行表示,目前考虑退出量化宽松政策还为时过早。

  日本央行6日公布10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央行委员们认为,受日本企业和家庭增加支出影响,日本经济正在缓慢复苏;同时,日本的物价还将继续上涨,尽管部分委员认为消费者价格指数(C PI)涨幅可能因能源价格下降而暂时放缓。此外,许多委员认为,获利提高将促使企业增加资本支出计划,一些委员还认为,政府缩减支出计划降低了经济下行风险。

  日本央行在10月31日发布的《经济和物价半年度报告》中将2014财年经济增长预期由7月时的1.3%上调至1.5%。该行表示,海外形势的不确定性和上调销售税是日本经济面临的两个风险因素,但因为日本经济的上下行风险依然平衡,国内需求保持强劲势头,海外需求也逐渐上升,日本经济仍可能会持续以超出其潜在水平的步伐扩张。

  当天,日本央行公布利率决定,一致同意维持利率0-0.1%不变,承诺以每年60万亿至70万亿日元的规模扩大货币基础,目标规模仍为270万亿日元。同时,该行重申了对通货膨胀率的预期,预计剔除上调销售税的影响,2014财年和2015财年的核心C PI将分别上升1.3%和1.9%,均与7月时预期一致;核心C PI在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期间很可能触及2%的目标。

  自4月以来,日本央行一直维持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承诺通过大规模买入国债的计划使基础货币翻一番,以加速实现2%的通胀目标。该政策使得日本在经历15年通货紧缩后,通货膨胀率首次出现正值。据路透社报道,日本8月核心通货膨胀率为0.8%,创五年来新高,9月回落至0.7%。

  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5日表示,量化宽松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日本经济正朝着2%的通胀目标前进。他还称,尽管风险仍然存在,但是日本最大的两个出口国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将持续复苏,这将保证日本的出口,从而帮助日本实现通胀目标。另外,如果日本通胀目标受到外部风险威胁,那么日本央行将采取额外的刺激政策。

  不过,市场对实现长期通胀目标仍持怀疑态度。尽管日本的宽松货币政策旨在结束长期通货紧缩的局面,但日本投资者仍然认为本国还深陷在通缩陷阱中。路透社指出,通货膨胀率的上涨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日元下跌导致的进口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投资者们认为,日元走弱带来的通胀上涨动力将于明年4月左右消褪。

  此外,日本经济复苏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在6日公布的会议纪要中,部分日本央行委员认为,受大环境影响,制造业经济活动的不稳定影响国内的经济持续增长。一些委员们还呼吁,考虑到出口和生产的回暖相对较慢,应积极改善本国的就业市场和收入状况,以维持稳定的国内需求。委员们警告称,如果通胀率持续上涨,就意味着实际收入的降低,而这将影响经济复苏的动能,因此应该提高本国基本工资。另外,委员们认为,应当对美联储货币政策可能引发的剧烈市场反应保持警惕。

  黑田东彦日前也表示,尽管日本经济有所提升,但现在公开谈论退出宽松货币政策还为时过早,目前央行仍将维持现有宽松政策以稳定实现长期的经济增长和通胀目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 F)10月29日就日本经济形势举行研讨会,总体肯定“安倍经济学”,认为大胆的量化宽松政策和灵活的财政支出政策拉高了日本经济增长率。C PI增高等迹象显示,日本正在摆脱持续多年的通货紧缩。但IMF同时指出,在技术性提升经济活力的同时,也要考虑衍生的负面效果,比如物价上涨、货币相对贬值、员工薪金相对下降等,这些都不利于获取国民对改革的支持。目前来看,“安倍经济学”对实质推动日本经济增长的效果还有待观察。

  “安倍经济学”指安倍晋三去年底出任日本首相后加速实施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包括量化宽松、扩大公共支出和结构性改革。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宽松货币政策,以此引导日元贬值,促进日本经济摆脱持续低迷。

【编辑:程春雨】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