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外地包裹“袭”京 快递量增2倍

2013年11月13日 09:48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昨日零点,一年一度的“双11”电商购物节活动如期结束, 一天时间阿里成交额350亿元。与此同时,尽快将“双11”产生的海量快递包裹送抵网购消费者那里,成为各家快递公司必须完成的任务。国家邮政局有关人员估计,今年11月11日至16日,全行业处理的包裹将超过3.23亿件,其中最高日处理量可能突破7000万件,包裹投递高峰将持续一周左右。

  昨天,来自外地的“双11”包裹纷纷“进京”,多数快递公司配送量猛增2倍甚至以上,并呈持续增加的趋势。而在快递员“跑断腿”的同时,消费者也应意识到,海量快递包裹背后的个人信息安全不容忽视。

  今明包裹量继续增加

  “双11”对消费者而言,可能就是点击鼠标在网上选购商品,但对快递员而言,却是尽快将一个个包裹投递到顾客手中。

  “今天我已经送了近200件包裹了,平常一天的送递量也就一百三四十件。”昨天中午11时,记者在中关村朔黄大厦楼下见到快递员陈自强时,他正倚靠在自己的黄颜色电动三轮车上,右手握着厚厚的一叠快递单,准备上楼送货,这是他今天送递的第4车货物,从早上7时开始,他就一直没歇着。

  “都是这座大厦里上班的白领的包裹。”陈自强拉开三轮车,里面塞着4个已被装得满满的编织袋,一个楼层一袋。“平时编织袋都是装得半满,七八个袋子也装不满一车,但今天一个楼层的包裹可能就要一个袋子才装得下。”他说,这已是上午他往朔黄大厦跑的第二趟,但还只送了大半栋楼。估摸着一天下来他要送500件快递,是平时工作量的3倍多。

  陈自强只是昨日本市忙碌的快递员中的一位。昨天下午,在亚马逊慈寿寺配送点,成堆快递包裹不但塞满了配送点,门外包裹、纸箱也堆成了小山,工作人员拿着扫描枪在录入快递信息,刚清空回来的配送车,2分钟不到,又载满了快递包裹再次出发。

  “今天还不是送递包裹最集中的日子,预计高峰期将在明后两天。”申通快递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平时北京地区一天的收件量在20多万单左右,而昨日达到了60多万单,涨了2倍。而随着异地网购包裹的高峰期到来,明后两天才是真正的高峰期。

  由于“双11”之后是工作日,大部分消费者都将自己公司地址填为网购商品的送货地址,而这也忙坏了各家公司的前台。有网友在微博上说:“自己是跨过快递箱才进的公司大门”。一上午自己公司的前台就收到1000多个快递包裹,相当于公司人手一个,结果累得“前台妹子”当场发飙。

  11月工资或达9000元

  要投递如此海量的包裹,传闻中快递员“月薪过万”的情况是否会出现?在昨日的采访中,多数快递员坦言“这不可能”。

  “我的底薪是3500元,每月要送2000件,超过的,一件一元。”听到记者询问这个月薪金能否上万,陈自强愣了一下,马上笑着表示,这都是“想象”。他告诉记者,“双11”高峰期也就持续7天左右,以每天600件算,能送4200件,而平时一天最多也就140件,这个月其余23天的送单量最多也就3200件,加起来满打满算也就7500件,除去2000件必须完成的任务量,能拿到提成的就5500件,加上底薪也才9000元钱,不够一万元,而这还是在他一个月没有一天休息的情况下实现的。

  他告诉记者,所谓月薪过万的快递员都是揽件(收取承接客户包裹)的快递员,一个商家“双11”要发十几、二十万个包裹,一个包裹提成1毛钱,收入也能过万,但北京主要是包裹的送达地,普通快递员很难挣到1万元。不少他原来的同事都觉得“双11”又累又挣不到太多钱,已辞职不干了。

  消费者不应随意丢弃单据

  “双11”巨大的包裹量,也给网上倒卖个人单据信息的不法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在一个交易快递单据的QQ群,这两天交易广告明显多了起来,不少兜售者表示在“双11”过后将拿到大量消费者信息。

  “我估计至少能拿到10万条信息,各家快递公司的都有,你要是有诚意,购买量又大,可以给你个优惠价,5毛一条。”一位兜售者虽然不愿透露自己所售快递单据的具体来源,但表示都来自快递公司和快递员,所有的单据信息保证真实,并且“数量管够”。

  对此,一名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淘宝商户的刷单需求和快递公司的管理漏洞,消费者快递单据被倒卖的情况,很难在短期内禁绝,消费者要注意保护好有个人信息的单据。他提醒消费者在收到“双11”的快递包裹后,不要随意丢弃写有自己住址、电话、姓名的快递单据,最好粉碎处理,或是将相关信息涂抹后再丢弃。孙超逸 唐琪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