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第三次经济普查遇企业“不合作” 须防数据掺水

2013年11月22日 01:19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日前有媒体曝出,正在进行的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结束了第一轮核查,部分地区的普查工作遭遇了企业的“不合作”。一家央企负责人甚至对普查员说“我们不搞经济普查,你们也没资格普查我们。”

  虽然从表面看,企业不配合调查,有点说不过去,但从记者了解到的情况看,企业这样做,似乎也不是毫无道理。因为,在调查过程中,相关部门要求企业在数据上“配合”政府的需要,搞假动作,有的企业甚至被要求将数据“上浮”10倍。

  众所周知,经济普查是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地方为了“做美数据”、“扮靓政绩”,硬是通过人为方式,将数据随意扩大和上浮,以至于引起企业的强烈反感,甚至遭到严重抵触。

  这些年来,在经济数据方面,出现了不少争议,特别是事关民生方面的数据,更是与老百姓的切身感受相差甚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数据水分太多,成色严重不足。如居民收入增长,每年官方公布的数据,总是很难得到公众认可。再如地方上报的G DP数据,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总是相差很大。数据的准确性无法保证,国家的宏观经济决策怎么能够保持科学、有效呢?

  业内人士认为,年复一年的数字累加,已成为地方政府和企业的一种负担。因为,几乎所有地方,都要求本年度的数据比上年度有一定幅度的增长。而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经济数据不可能永远是增长的,或者永远是快速增长的。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经济已经出现了增速放缓的现象,绝大多数企业也处于比较困难的状态。如果继续要求经济数据一片欣欣向荣,企业也要营业收入和利润双增长,自然是不现实的。

  在这种情况下,尤其需要实事求是,客观、真实地对经济数据进行调查统计,而不能根据需要随意更改和调整数据。

  值得关注的是,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已经三番五次要求不要再在经济数据上做文章,不要再一味强调G DP增幅,不要再在经济数据中掺水分。可是,仍有相当一部分地区视数据如命,不断在数据中掺水分、加泡沫。这直接导致中央在宏观决策方面面临巨大的压力,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而从企业的角度考虑,如果企业上报的数据存在很多水分,不仅会给企业带来很大困难,如税收缴纳、种种社会保障资金收缴等,而且会对企业的发展环境带来更为恶劣的影响。如企业普遍感到税负很重,而有关方面却始终认为税负不重。原因就在于,有G DP做支撑。

  不仅如此,相关方面在制定政策和营造环境方面,也会因为受掺假数据影响,而作出不利于经济发展和企业运行的决策,让企业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要求,正因为各级在经济数据统计中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

  据悉,有关方面正在制定措施,解决数据掺假的问题。而对此次经济普查,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张高丽也明确要求,必须客观真实、全面准确、可靠可信地反映情况,绝不能带水分,更不能弄虚作假。

  为了不让地方背负过重的经济数据负担,也为了更好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中央已经主动调低了经济增长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地方应顺势而为,客观、真实、准确地调查和上报各种经济数据,而不要再为了一时之需,乱掺水分、弄虚作假了。相关职能部门也要迅速出击,对这类行为予以严厉打击,确保经济数据的准确性,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宏观经济决策不受虚假数据的影响。(谭浩俊)

【编辑:张培坚】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