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三中全会绘金融改革蓝图 内外开放大刀阔斧并进

2013年11月22日 09: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三中全会绘金融改革蓝图内外开放大刀阔斧并进

  中新网11月22日电 (财经频道 曾会生)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推进金融改革做出了规划,包括推进金融对内对外开放等多项举措。专家分析,降低准入门槛让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空间更大,对外开放给国际资本和机构进入中国投融资更多的便利,但加大开放和推进市场化都需要提高监管能力,完善存款保险和市场退出机制等配套制度。

  对内开放降准入门槛 允许民间资本办中小银行

  《决定》提出,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

  金融问题专家、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兼职教授赵庆明对中新网财经频道分析,这些都是未来金融改革很急需做的事情;现在提出加大对内开放,不只是银行业,所有金融机构包括证券和保险等机构都会加大对民间资本的开放。

  此前,有消息称多家电商已经开始对设立民营银行跃跃欲试,不少民营银行已经获得工商注册的核名。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对中新网财经频道表示,《决定》里的措施涵盖了下一步金融改革最主要的方面,降低金融机构准入门槛,给予民间资本平等的空间,这对这些电商和企业来说是利好,降低门槛了,意味着民营资本都可以进入了。

  但他强调,也不是所有民营资本蜂拥而上,谁想办就谁办;肯定要优中择优,民间资本对银行业务能力要达到一定要求,比如创新能力强,跟当前经济的实际需要相契合。准入门槛降低了,这些电商和互联网企业办银行的条件更好了。

  在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看来,扩大金融业对内开放为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留出一个广阔空间,推进此项改革意义重大,因为民营银行、村镇银行正是中国当前金融业中欠缺的。

  多重举措推进对外开放 减少国际资本投融资管制

  金融业对外开放,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改革进程的一个重要期待。《决定》也提出要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有序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债和资本流动管理体系,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赵庆明认为,金融业对外开放,很多国家希望中国降低金融市场准入,增加国外金融机构在中国的牌照,国际资本持有更高比例的股权。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速在大国中仍然是较快的,未来发展空间也是最大的,他们想分享中国发展、金融发展的红利。我们也有必要加大开放。一方面对国内金融机构有鲶鱼效应,带来新技术和理念,对提升银行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都会有促进作用。

  郭田勇对中新网财经频道分析,金融业对外开放也要进行,在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人民币资本项目都要继续对外开放,加大国际投融资活动的便利,未来在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管制可能会减少,国际金融机构进入中国的准入上也可能进一步放松。

  周小川日前在解读《决定》金融改革时也表示,进一步扩大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主体资格,增加投资额度。条件成熟时,取消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资格和额度审批,将相关投资便利扩大到境内外所有合法机构。

  提升监管能力和完善配套 存款保险制度或年内出台

  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是改革的方向,但都需要相关配套措施的跟进和完善。《决定》提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和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

  郭田勇分析,加大金融也开放,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带来的冲击和风险都可能会加大,当然需要有相关制度的准备。一方面,金融监管上加强协调,中央和地方可以分层监管;另外存款保险制度也需要建立起来。

  “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之后,监管需要落实到位。”赵庆明表示,加大开放力度要求提高监管能力和效率,利率市场化和金融机构准入门槛降低了之后,风险肯定会加大,所以需要提供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是降低门槛和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条件,现在很紧迫也很需要。

  关于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媒体引用权威人士称,《存款保险条例》最快年内或出台。郭田勇也对中新网财经频道表示,存款保险制度已经过很长时间的讨论和研究,现在中央重视这个事情,近期出台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

  “只有相关制度得到基本完善,全面开放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才有坚实的基础。”赵庆明分析,推进资本项目开放需要完善四大基本制度:一是实施个人和家庭综合纳税制度,二是完成利率和汇率市场化,三是建立起完善有效的中小投资者保护制度,四是建立完善的房地产市场调控制度。(中新网财经频道)

【编辑:曾会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