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湛江: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激发崛起强大动力

2013年12月09日 10:42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湛江正动员全市上下打好发展攻坚战,推动更快速度突破、更高质量发展。

湛江不断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极大方便了前来办事的市民。

    今年8月,湛江市委十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湛江市委、湛江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体制改革激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推出十大方面的改革措施,力求在十大领域取得突破,从而攻克体制机制瓶颈,进一步激发和凝聚湛江崛起的强大动力。

    日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行政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提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而在《意见》推出的十项改革措施中,涉及行政体制改革的项目就有多项,包括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理顺市与区的权责关系,优化机构编制配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

    湛江市委书记刘小华告诉笔者,在接下来的一段时期,湛江将动员全市上下打好发展攻坚战,深化体制改革,推动湛江更快速度突破、更高质量发展,力争2017年迈进广东经济发展第二梯队,奋力追赶国内一流城市。

    创新服务理念 压缩行政审批时限

    12月2日,笔者走进刚落成不久的湛江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只见大厅内窗明几净,各个窗口都排着前来办事的市民们。该行政服务中心副调研员廖广智告诉笔者,新行政服务中心为市民免费提供报纸杂志阅读、饮水、手机Wifi网络和手机充电等服务,这些都是旧服务中心所没有的。“我们不仅在硬件上有改善,在服务理念上也有不少创新。”廖广智说。

    近期以来,湛江市根据市民的需求,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打造了实体办事大厅、网上办事大厅、12345服务热线、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四位一体”的优质高效政务服务体系,形成了政府服务“湛江模式”。同时,该中心制订完善窗口考评办法,每季度进行量化考评,并评选窗口“服务之星”和优秀窗口,开展“零有效投诉”承诺服务,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

    为抓好投资服务,该中心启动了投资审批绿色通道。“我们在不断优化行政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廖广智介绍,自去年4月启动投资审批绿色通道以来,中心共优化审批流程136项,减少152个办理环节,压缩审批时限137项,减少652个工作日,简化审批手续55项,减少105项内容。目前,该市投资审批时限平均1.8个工作日,企业设立登记平均2个工作日即可完成,工程报建项目一般35个工作日办结,大部分一般办事事项即来即办。此外,该中心还成立了投资促进中心,通过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多方协调,帮助企业快速办好各类证件。同时,加大行政预约力度,采取联合预审、同步审批、分别发证的办法,变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并建立投资“二次服务”工作机制,做好已投资进驻的企业的跟踪回访,建立投资服务档案,为企业排忧解难。

    随着网上办事的逐渐流行,该行政服务中心也致力于打造便捷网上服务平台。在办事大厅设网上办事大厅自助服务点,安排工作人员专门为办事群众提供网上办事服务,强化“两个大厅”的衔接;加强业务培训,组织实体大厅42个窗口单位分管领导和200多名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下发《湛江市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实施办法》,每周汇报、每月小结,对工作落后单位,由监察部门约谈单位领导,组成督导组到各县(市、区)督查网上办事大厅建设情况,确保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工作顺利进行。目前,该中心网上办事大厅已涵盖网上办事、政务公开、政民互动、投资审批、效能监察、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平台、移动版网上办事大厅等,55个部门、1104个事项已全部与省网厅同步,可在网上全程受理业务,县(市、区)网厅建设也在有序推进。

    为打造阳光交易服务平台,该中心不断完善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资产交易、公共产品生产领域的市场运行机制,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统一集中管理,逐步拓展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实施范围,确保公共资源交易公开、公平、公正。同时,为公共资源交易搭建平台、提供服务,逐步推进市、县、乡三级公共资源交易网络建设。目前,湛江市政府采购中心、土地交易中心、产权交易中心已经进驻行政服务中心,并正积极推进全市资源交易中心建设,推动资源交易平台成建制进驻中心。

    加大下放财力力度 激发区级活力

    市与区财政管理体制是确定市级和区级政府之间预算管理的职责权限和预算收支范围的一项根本制度,对实现市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重要意义。今年以来,湛江市开展相关调研活动,听取各区意见,在中央、省财政管理体制框架下,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完善市与区财政管理体制,解决事权与财权不相匹配的问题,力求激活区级干事创业热情,营造加快发展、竞相发展的局面。

    湛江市财政局副局长庞彩虹告诉笔者,今年湛江市财政体制改革主要是针对各区财权和事权不匹配的问题,对区一级财政进一步倾斜。“赤坎和霞山是湛江市的两个老城区,这两个区学校比较多,教育方面支出压力大,土地资源又有限,发展实业比较困难。”庞彩虹说,因此,今年赤坎和霞山两区获得市级财力倾斜较多。

    2006年以来,湛江市基本确定了“核定基数,属地征管,增量共享,一区一率,比例分成”的财政收入管理体制,在这一分配体系下,市级对经济相对欠发达的麻章区和坡头区的财力相对倾斜。立足湛江各区发展现状,新一轮的财权改革按照“固化存量,调整增量”的要求进行调整,对赤坎区和霞山区属地征收的一般项目的共享税收入,以2010年至2012年三年市与区既得利益平均数为基数,增量部分市与区按4:6的比例分享。

    随着海东新区、南三滨海旅游示范区、奋勇经济区的迅速发展,该市对这些区域的收入分成和市财政资金投资收益分配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以做到“放水养鱼”,更好地激发湛江三大经济增长极自身的发展活力。

    作为被省委书记胡春华寄予打造全省地级市城区扩容提质崭新亮点厚望的新区,海东新区将在新的市与区财政管理体制框架内享受更多财力支持: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第二年起,新区范围内产生的市级税收收入比设立当年(发展总体规划批准年)的增量部分予以返还,专项用于海东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奋勇经济区和南三岛滨海旅游示范区则在财政体制上视为独立区级政府管理。在税收方面,两区区域内税收地方留成部分全留区级;非税方面,区域内属于市级财政支配的非税收入(含土地出让金),剔除成本和按规定计提的支出后,全部安排回当地用于开发建设,区域内其它非税收入地方留成部分属于区级。同时,湛江市支持奋勇经济区和南三岛滨海旅游示范区发展的各项资金(含中央、省级补助资金),原则上实行股权投资管理,市财政资金投资收益5年内暂不分红,用于奋勇经济区和南三岛滨海旅游示范区的发展。

    财政体制的改革带来的“放水养鱼”局面,让各区备感“解渴”。体制调整后,财政收入增量大部分留区,使区级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方面的投入所有增加,同时也进一步促进区级政府理财观念的转变,激发区级政府主动作为,有效地促进了市与区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赢”。

    精简行政机构 提高工作效率

    随着湛江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机关后勤事务管理工作面临新的变革和新的发展机遇。今年6月18日,一个新的事业单位——湛江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成立了。按照“整合资源、优化结构、科学管理”的改革方向,湛江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和市政协属下的13个机构整合组建为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以规范机关事务工作,保障机关高效有序运转,降低机关运行成本。

    湛江市委副秘书长、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刘耀千介绍,改革前,湛江市机关事务管理、保障、服务的矛盾较突出,机构职能配置不科学、服务标准不规范、存在职能交叉不顺畅等体制性障碍。湛江市市委、市政府、人大和政协分三个不同的大院办公,过去是“一家一户办后勤”,形成庞大的后勤事务队伍,致使资源配置不公、工作成本过高,行政效率低下、奢侈浪费等问题较为突出,与建设节约型机关不相符合。

    成立机关事务管理局后,湛江将市四套班子办公室共13个机构197人整合到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根据工作职能,重新组合成立7个内设机构,核定事业编制92人,后勤服务人员92人,按照后勤服务社会化的要求,不再新增财政供养的后勤人员,人员管理只出不进。

    同时,为确保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该局合理集中事权,明确工作职责,理顺工作关系,强化统筹协调,落实依章办事。由该局对市四套班子办公室的机关事务实行集中管理,实现了政务与事务分开、管后勤与办后勤分离;实行了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统一管理、政府集中采购,推动节能降耗;执行统一管理,理顺了职能,解决了相互攀比的问题。

    令刘耀千感到高兴的是,精减机构之后,不仅改变了机构庞大、人员臃肿的状况,还实现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不降反升。刘耀千告诉笔者,通过对三所招待所交流干部就餐进行改革,统一实现自助餐,成本下降了20%,服务人员虽然减少了10%,但服务更精细了,饭菜质量更好了。

    立足改革实践,该局不断探索通过制度实施管理,推动机关事务工作科学发展。该局及时与上下级沟通,主动接受上级机关事务工作的指导,并指导、监督下级机关事务工作,加强了沟通联系。同时在工作中遵循保障公务、厉行节约、务实高效、公开透明的原则,使机关事务管理活动中的上下左右关系呈开放形态,改变了封闭运行的管理模式,开创了行政事务开放管理的新格局,为湛江市实现加快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机关事务保障。

    引进高层次产业人才 创新军转干部培训工程

    从2012年起,湛江就积极实施“高层次产业人才引进工程”,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各类工业园区为依托,每年面向国内外引进并支持一批产业领军人才或创新团队到湛江创新创业。在引进人才过程中,湛江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重引进、多扶持,将引进高层次产业人才与引进产业项目紧密结合,有效促进人才与产业联动发展。据悉,2013年的引进工作于今年8月份启动,目前已有21个项目申报,计划于12月组织评审。

    在引进高层次产业人才过程中,湛江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在申报条件方面设定了较高的准入门槛,确保所引进人才能带动本地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并且要求所申报的项目必须是拥有广阔市场开发前景的高新技术科研成果,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可进行产业化生产,具有较大市场潜力。去年,湛江共吸引了国内外17个产业领军人才和5个创新团队申报项目,都达到了很高水准。

    人才的引进着眼于产业发展需要,湛江将引进产业人才与引进产业项目紧密结合、捆绑运作。目前,湛江共有国家级、省级、市级产业园区(开发区)13个,重点发展钢铁、石化、新能源、新医药、特色农业等“五大、五新、五特”产业。引进高层次产业人才始终紧贴这些园区和产业发展的需要,以园区为主要承接载体,积极推进高层次产业人才项目与工业园区的有效对接,通过引进高端人才助推产业发展,加快产业集群化发展,形成人才聚集新园区。同时,湛江充分发挥优惠政策的激励导向作用,为引进的产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提供优惠的创业扶持政策及工作、生活待遇。

    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湛江在全国率先实施军转干部专业素质提升培训工程,举办了首期军转干部专业素质提升脱产培训班,根据岗位任职情况,进一步细化培训内容,采取分门别类设立专题,对军转干部进行专业素质培训,取得明显成效,赢得了驻湛部队官兵和广大军转干部的支持与好评,被誉为“湛江首创”,并获得中央军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张阳上将批示肯定。

    在具体做法上,湛江按照军转干部“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凸显提升专业素质的要求,围绕推动湛江经济、城市、生态、文化、民生“五个崛起”,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对军转干部的知识结构和业务素质进行专业化改善和提升,通过科学安排培训内容,有效提升军转干部的专业素质。同时,在培训班次的安排上,改变以往“统一式”的大班讲授模式,既开设适应全体军转干部学习的“公共课班”,又结合干部工作实际需要分别设置“类别专题班”。“类别专题班”根据湛江开创大工业时代、推动五年崛起急需的专业知识,在调查分析培训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根据军转干部所在单位的业务需求分设不同专题班次,从而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习培训的实际效果。

    据介绍,湛江在培训工程中着力创新管理办法,对军转干部实行隐性化考察。培训班实行“培训+测试+考察”三位一体的模式,把学习培训作为培养、发现和考察干部的重要渠道。湛江市委组织部专门成立考察组,由分管副部长担任考察组组长,对学员进行全程跟班隐性考察,考察组在不预先告知的情况下,近距离对学员各方面情况进行详细记载,既深度关注个人潜能的挖掘,又着力探索学习型干部的培养,积极引导合作型团队的构建。同时,强化培训结果的运用,把培训的结果作为干部年度考核及干部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探索出了一条有湛江特色的军转干部培训新途径。

    撰文:范琛 崔财鑫 汪良波 摄影:李细华 编辑统筹:杨和平

【编辑:种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