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西安铁路局:5人以上可团购春运务工团体票

2013年12月09日 18:00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西安铁路局:5人以上可团购春运务工团体票

(西安铁路局2014年春运务工团体票办理站窗口一览表)

  2014年春运从1月16日开始。记者从西安铁路局获悉,为方便务工人员购买2014年春运火车票,西安铁路局自12月8日起受理务工人员团体票申请,可提前办理2014年1月16日至2月24日春运临客的务工人员团体往返票。务工人员在5人及以上即可自行组团办理务工人员团体往返票,西安铁路局管内15个车站可办理。

  5人及以上自行组团 15个车站可办理

  据了解,为方便务工旅客购票,西安铁路局在中国铁路总公司公布的局管内5个有春运临客始发能力的车站设立务工团体专口的基础上,增加10个车站办理务工团体票业务,分别为:西安、宝鸡、安康、汉中、宣汉、万源、潼关、华山、渭南、咸阳、杨陵镇、蔡家坡、延安、榆林、神木车站。

  2014年春运务工团体票发售中,除用工企业可以有组织地为务工人员办理团体票之外,所有务工人员只要人数在5人及以上,都可以自行组团办理务工人员团体往返票。

  如果错过了集中办理时间,自2013年12月25日起,用工企业和自组团仍可持乘车人二代身份证原件到所有车站专口直接购买务工人员团体票。已通过申请的用工企业可直接报企业名称或用户名购票,未通过申请的用工企业须提供与提前办理时相同的材料。

  临客票互联网、电话订票预售期为25天 车站窗口23天

  据了解,2014年铁路春运火车票的预售期与日常火车票的预售期相同。其中,长期开行的图定旅客列车互联网、电话订票预售期为20天,即2013年12月28日发售2014年1月16日(春运第一天)车票;车站窗口、代售点、自动售票机预售期为18天,即2013年12月30日发售2014年1月16日车票。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春运期间加开临客火车票预售期进一步提前。其中,互联网、电话订票预售期为25天,即2013年12月23日发售2014年1月16日车票;车站窗口、代售点、自动售票机预售期为23天,即2013年12月25日发售2014年1月16日车票。

  附:务工人员团体票具体办理流程

  1.企业用户办理

  (1)用户申请:2013年12月8日至2013年12月16日,用工企业可登录务工人员团体票办理网站(http://www.12306.cn/mwgweb/)从首页下载《订购务工团体票协议》,打印并加盖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印章。

  用工企业经办人到铁路部门公布的务工人员团体票办理车站专口申请办理务工人员团体往返票,申请时需提供以下材料:

  ①有效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带2012年工商部门年检合格章)和复印件;

  ②加盖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印章的《订购务工团体票协议》;

  ③经办人二代身份证件原件、手机号码、电子邮箱地址;

  铁路部门确认后将为用工企业发放《务工人员团体票购票说明》,内含登录网站所需的用户名和初始密码。

  (2)提交购票需求:2013年12月11日至12月16日,通过申请的用工企业可通过务工人员团体票办理网站提交购票需求。

  (3)支付取票:2013年12月21日7:00至2013年12月22日23:00,用工企业可登陆务工人员团体票办理网站查询和确认配票结果,自由选择“网上支付”或“窗口支付”,随后可凭系统分配的订单号及乘车人二代身份证原件到车站指定地点(窗口)出票。

  2. 自组团用户办理

  (1)提交购票需求:自组团可由经办人在办理站专口提交购票需求,提交需求时需提供经办人二代身份证原件、手机号码和所有乘车人二代身份证原件,同时经办人要签署由车站提供的《订购务工自组团体票协议》。

  (2)发送取票通知:2013年12月17日至12月20日,12306将向订票成功的自组团的经办人手机发送取票通知短信。

  (3)支付取票:自组团经办人在接到12306通知短信后,可于2013年12月22日23:00前凭短信通知的订单号及乘车人二代身份证件原件到车站指定地点(窗口)出票;需调整乘车人时仍需到办理站专口凭订单号和乘车人二代身份证原件办理。

  凡发售的务工人员团体票票面均打印“团”字,退票按照客规规定,必须在开车前48小时以上办理退票手续。网上支付成功的车票,改签需到车站窗口办理。

  (原标题:5人以上可团购春运务工团体票 西铁局15个车站可办理)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