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杭州推动4G 至少提前一年发牌

2013年12月13日 13:32 来源:都市快报 参与互动(0)

  2013年12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发放“LTE/第四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TD-LTE)”经营许可,从这一刻起,中国正式进入4G时代。

  这一天,注定成为中国通信史上里程碑式的一天。TD-LTE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第四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此次牌照发放,意味着中国在世界通信领域实现了从“追赶”到“引领”的跨越,终于从“中国制造”走向了“中国创造”。

  这一天,来得比很多人想象的要早,而杭州起到了直接的催化作用。通讯员 徐梦瑶 记者 朱文科

  逐梦“4G中国造”

  杭州推动4G至少提前一年发牌

  中国移动杭州分公司作为杭州地区移动用户规模最大的通信运营商,多年来网络质量指标始终位列全国前茅,现已拥有1200多万用户,基站总数超过2万个,整体规模在全国副省级城市排第四位。

  2011年,杭州成为全国首批TD-LTE(4G)规模技术试验六个试点城市之一。依托杭州独具优势的经济基础和创新氛围,在省市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杭州在六个试点城市中脱颖而出,又在2012年成为全国仅有的两个4G试商用试点城市之一。

  在杭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杭州市委提出“要深化‘无线城市’的建设,打造‘智慧杭州’”。“其中,迎接4G时代,是‘无线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由此,杭州开启引领全国4G网络建设发展、全新构建业务模式并推动4G商用进程加快的历程。

  杭州的4G技术发展,创下了多项第一:第一个研发“三个一”平滑升级技术,大大加快4G建设进程;第一个开放B1快速公交车4G体验;第一个启动全城体验,推出4G高速网关;第一个在全球实现4G地铁覆盖,并成功完成4G电视直播报道;第一个推出全球首款下载速率高达百兆的4G上网伴侣;第一个推出4G城管执法系统、4G远程医疗,将4G技术成功运用于政府管理、医疗民生项目中;第一个推出4G手机;第一个打通跨国、跨网VoLTE视频电话,改变137年语音编码方式……杭州的4G网络建设和实际应用,探索出了一条高效低成本的4G网络建设途径,使得原计划要到2014年才能发放的4G牌照,提前一年发放。

  截至目前,杭州4G体验用户总量占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突破三万人,其中4G手机用户超过一万人。

  “对于4G,移动人一直有个梦。值得骄傲的是,我们本着创新实干的精神,将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使中国自主研发的技术标准终于走向成熟、走向世界!”杭州移动总经理林长春曾经所说的梦,就是“4G中国造”的梦。

  先行先试 创新实干

  杭州引领中国4G产业走向成熟

  4G在中国的建设之初,无论技术还是商业模式,均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参考借鉴。但杭州移动人充分发扬创新、实干的精神,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攻克4G商用进程上的重重难关,积累了宝贵的运营经验,推动4G产业链不断走向成熟。

  2012年,杭州率先研发出“三个一”平滑演进技术,以最小的成本,将原有的3G基站平滑升级至4G基站,将单个基站的建设时间从2个月左右缩减到了3天,大大节省了基站的建设和运营成本。据测算,这一技术如推广到全国,将可节约上千亿元投资。杭州建设4G网络的进程因此大大加快,短短一年时间,杭州现已建成国内规模领先、质量最好、应用最完善的4G网络,2400多个基站连片成网地覆盖了杭城主城区,并扩展到萧山、富阳、余杭、临安、机场高速、地铁1号线及沪杭高铁等区域,覆盖面积达到500平方公里,覆盖人口500余万。从目前杭州的4G网络实测速度来看,其下载速率最高可超过100兆,车辆移动

  下平均速率可达到20-30兆,武林、黄龙商圈的4G精品网络样板区,4G下载速率已提高到200兆,极大地提升了杭城用户4G网络的体验感知。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杭州移动创新推出的“4G转WiFi体验模式”及“4G体验用户发展模式”,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了4G高速网络的魅力。

  2012年3月30日,杭州在B1快速公交线推出4G免费体验,杭城市民得以率先体验4G高速网络。据统计,B1公交车最高日体验人数超过万人,日均流量超1000GB,画面高清、网络流畅,许多体验乘客通过各种渠道表达惊喜和期待早日普及的心情。这一由杭州首创的免费体验模式,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应和体验口碑,为4G在终端短缺的困境下,尽快走入用户、走向市场,闯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其他试点城市纷纷效仿,中国4G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4G终端推出后,杭州又率先开启“4G全城体验活动”。通过租用的方式,杭州移动向用户提供4G高速网关、4G上网伴侣等业务,这些4G终端能将4G网络转换成WiFi信号,用户可随时在4G网络覆盖的区域使用高速网络。

  受此推动,杭州还诞生了全国首支自发配备4G设备,提供4G信号的出租车“V车队”,他们成为杭州4G信号覆盖好、速度快、市场接受度高的代言人。

  与此同时,4G上下游产业链也坚定了加快4G发展的信心。创毅视讯、东方通信等本地企业以及华为、诺西等跨国企业纷纷在杭州设立4G研发机构,创新打造4G产业集群,推动杭州4G应用终端研发、生产走在全国前列。

  立足杭州 回馈杭州

  移动4G让城市更智慧生活更美好

  4G在全国的率先应用,为地方信息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推动力,已经成为杭州城市建设发展中的一张金名片。

  这是一个真实的画面:深夜,一辆渣土车悄悄地偷倒建筑垃圾。令司机意外的是,没过多久,一辆城管执法车就到了跟前。起初司机百般抵赖,直到城管队员播放一段视频,画面上清晰记录司机违法全过程。铁证之下,司机只好认罚。

  这份确凿、及时的证据来自于4G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在杭州市江干区城管局,该局的执法车辆车顶比普通车辆多了一个可360度转动的高清摄像头,车内则加装一个4G高速网关。通过网关释放的无线信号,执法车辆在现场录制的高清视频可以实时传回监控中心。

  去年杭州移动与江干区城管局共同合作了一套基于4G网络的视频应急指挥系统。经过一年多的摸索,如今31辆执法车辆、8个固定点位全部安装了4G视频监控系统,且与江干区城市管理局原有的应急指挥系统连接。

  杭州利用4G网络优势与杭州市急救中心合作推出了120急救4G智慧医疗项目,尤其能体现4G网络的速度优势。该项目在救护车里安装移动工作站,通过移动4G网络与急救中心服务器进行通讯,把急救相关信息传送到急救中心、医院等,实现生命体征传输、音视频传输等功能,医院可以在患者到达医院之前,了解患者的病情,提前做好接救病人的准备。救护车在途中还能与急救医生进行音视频通讯,指导急救医生抢救,建立院前急救、院内急救之间的“绿色通道”,提高急救效率。

  据悉,11月份杭州移动顺利中标杭州市急救中心120急救车信息化系统项目。3个月内,市区50辆救护车将集体配备4G移动工作站,而市区所有二级以上的医院都将与120急救车上4G工作站实现联网。

  另外,杭州移动整合多种信息化手段,建设并不断完善的一套基于交通出行引导与规划、道路安全监控与指挥的“智慧交通”应用体系,全面覆盖各类公共交通及个人出行需求,开启了智慧交通的4G新纪元。而环西湖景区的51处“智慧西湖”信息亭已全部建成,并对公众开放。通过这些信息亭,市民和游客可以轻松查询景点、餐饮、酒店、公交等信息,同时还可以通过4G网络高速上网,世界文化遗产西湖,在新技术的映衬下散发出新的魅力。

  杭州移动方面表示,2014年还将建设600个站点,届时桐庐、淳安、建德等地都将接入4G网络,彻底打通“西湖——千岛湖”这个美丽的两湖区域。基于强大的网络保障和引领发展的4G技术实力,杭州移动将继续发挥信息化建设领头羊作用,在市政建设、国计民生方面加大应用产品的研发和创新,积极推动“智慧杭州”、“东方品质之城”的建设。

  相关链接

  中国移动4G杭州历程

  2012年3月30日,B1快速公交线4G免费体验在杭州率先启动,杭州成为全国首个跨入4G时代的城市;

  2012年6月5日,杭州启动4G全城体验,推出4G高速网关(CPE),杭州主城区的市民成为全国首批“全城体验”用户;

  2012年6月18日,TD-LTE全球发展倡议(GTI)研讨会在杭州召开,全球首次4G网络双向漫游在杭州与香港两地间实现;

  2012年11月18日,推出全球首款下载速率达百兆的4G上网伴侣——MiFi,使4G网络摆脱有线束缚,可随身携带;

  2012年11月24日,全国乃至全球第一条覆盖4G网络的地铁在杭州开通,开通盛况通过4G网络进行电视直播;

  2013年1月,4G城管指挥系统在抗雪防冻指挥中传回实时监控画面,这是4G技术应用到政府管理的首个应用案例;

  2013年8月,完成4G精品网络建设一阶段任务,最快下行速度提高到200兆;

  2013年9月28日,杭州移动4G手机全国首发,率先推出六款4G手机,至11月底,4G手机用户已突破一万户;

  2013年10月底,沪杭高铁实现4G网络连续覆盖,平均速率可达20兆,是全球首个D+F频段联合组网的高铁4G网络;

  2013年11月13日,杭州、成都与韩国SKT(首尔)实现了三地全球首个跨国、跨不同制式4G商用网的VoLTE高清音视频互通,改变了137年传统语音编码方式。

【编辑:黄艳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