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中国梦是全面深化改革根本价值追求

2013年12月23日 11:09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谢迪斌

    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中国梦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中国共产党要带领全国人民,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共同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论述精神,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中国梦与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逻辑关系。

    中国梦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指向

    改革是一个自我完善、自我革新的过程,是一种有效实现既定追求与目标的手段。成功而有效的改革进程,必然会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体系。在这一目标体系之中,有一个总的战略目标。在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当下,改革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如何确立新的改革目标体系,用一个什么样的战略目标来引领全新的改革行动,成为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解决的理论前提。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通过对中华民族近代历史发展规律的总结,在科学分析全面深化改革所面临的新形势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目标,并在此战略目标下,谋划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事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和战略布局,就是在中国梦的战略目标下进行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方案最终的价值指向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梦是衡量全面深化改革成败得失的价值标准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充满着挑战和风险,用什么样的原则来规范改革、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改革?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适时地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全新理念。中国梦本身就包含一种精神价值,这一精神价值的核心内容就是民族利益、国家利益至上原则。习近平总书记特别要求要用中国梦的精神去教育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要把中国梦作为一种价值标准,用这种价值标准去检验青少年的思想和行动。他明确指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要用中国梦去教育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一论述蕴含着这样的意义:中国梦应该成为全社会的价值观,并用这种价值观去衡量全面深化改革的政策和行动,凡是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改革政策和行动就是正确的,反之亦然。

    中国梦是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的价值纽带

    观念的多元、利益的分化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和重要特征。深化改革必须动员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这就要求全体社会成员首先要在思想理念上达成对深化改革观念的认同和共识。以什么样的价值纽带来维系这种共识呢?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改革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和要求,在当今社会利益关系日趋复杂的形势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然就成为中华民族全体成员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的价值纽带。因为中国梦涵盖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是各个不同利益群体的最大公约数。人类社会进入近现代以来,全球范围利益竞争是在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展开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在全球利益竞争中失败,这个民族和国家的全体成员都是受害者,无论他是属于哪一个利益阶层和群体,都不能幸免。1840年之后的近代中国历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为每个中华民族成员物质利益和精神尊严的实现提供了最坚实的平台,没有国家的安全和强盛,就没有个人的幸福与尊严。中国梦首先是一个强国梦,而强国梦又与每个人的梦想紧紧相连,所以,强国梦就是不同利益群体消除分歧、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的价值纽带。中国梦在强调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同时,特别关注人民的富裕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中国梦时,特别强调将民族、国家、人民三个主体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他指出:“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作者系广东工业大学政法学院院长、教授

【编辑:曾会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