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夺命快递敲响警钟 快递业亟须戴上“安全帽”

2013年12月23日 15:18 来源:长江日报 参与互动(0)

  中国的快递业实现了连年高速发展,今年业务量有望达到全球第一。但一再敲响的警钟,暴露出快递业在安全及管理上诸多亟待完善的“软肋”。

  在近日发生的“夺命快递”事故中,寄递人称所寄物品“无毒无害”,收件人员按照公司制度对该物品进行了验视。但事实证明,这一验视并没有效果。记者在这张于11月27日由湖北发往山东的圆通速递面单上看到,关于“品名”一栏,寄件方并未填写。寄递方的隐瞒加上快递人员的轻信,一件危险品就此上路并辗转千里,为悲剧的发生埋下了祸根。

  “事发以后,我们专门赶到济南请专业机构检测,才查清楚所寄化学品的名称和性质,这个过程需要3天时间。我们的业务员通过开箱验视,怎么能验得出来?”圆通速递总裁相峰说。

  在更多情况下,快递员一旦“轻信”,所谓的开箱验视也就成为走过场。记者曾经在上海跟着一家快递公司的业务员体验过他们的工作。记者统计,从下午三点到晚上九点,快递员靠摩托车和双脚,跑了10户居民、7家工厂和50多家公司,取、送350多件。这期间,快递员没有坐下休息一次,没有上厕所,对大量快件,也来不及一一验视。

  相峰说,寄递安全是行业面临的共同难题,但发件人和快递公司之间存在着天然的信息不对称,如果,只强调“谁经营谁负责”,有失公允。他认为发件人也应该承担起责任。

  中国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建议,对快件实行分类验视方法,比如对网购件实行“合同+抽检”制度;对个人快件则需严格执行验视制度;对路边、旅店等高风险地点收寄的快件,除了要执行验视制度,还应该配有后续检查程序。此外,对快递员的培训和管理也应该加强。 据新华社电

【编辑:曾会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