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三公经费为零? 别拿车补不当“公车经费”

2013年12月24日 11:33 来源:新快报 参与互动(0)

    ■斯恪

    东莞市财政局日前公布,东莞市市本级2013年“三公”经费预算总数为2.1482亿元。其中,36个部门中有市城建工程管理局等21个部门的因公出国(境)费用预算为零。另有11个部门的公务用车费用预算为零。市民不禁质疑:“这些单位难道一辆公务车也没有?如果有的话,一年的油费、维护费也应有预算啊。”

    市民的话只问对了一半。确实有很多部门是一辆公务用车都没有的,原因很简单,东莞早在几年前就已试点公车货币化改革,公车要么被封存要么被拍卖,相关费用以补贴形式发放给公务员,于是出现公车预算为零的状况。此前广州市天河区21镇街公车经费为零,也是货币化改革试点所致。

    但是,没有公车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相应的交通支出。谁都知道,政府部门或许没有公车,但不可能没有公务,有公务自然有相应的交通费用。这笔交通费用,无论是体现为公车出行,还是以车补的形式发给了公务员,抑或按照具体公务实报实销,都是要纳税人埋单的。既然都要纳税人埋单,那么无论这笔钱计在什么科目之下,“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也好,“其他交通费用”也罢,都改变不了其作为“三公经费”的性质。

    无论有没有公车,纳税人该花多少钱还是多少钱。因为公车拍卖而消失的公车费用,必然或多或少转移到货币补贴中,如果这样就轻易实现了“公车经费为零”,那公车改革岂不是太容易了?

    很显然,“公车经费为零”只是低级的数字游戏。通过腾挪项目、变换统计口径,将“三公经费”混入“会议费”或“其他支出”里,来实现“三公经费”在数字上的减量其实屡见不鲜。广州从化市鳌头镇在受到质疑后将公务接待费由125.5万元修改为38.5万元,这其中的差额被“归置”到文化宣传支出、征地拆迁费用、查控“两违”费用、创文迎检费用等项目中。还有一些部门将相关费用转嫁到下属部门或企业身上,这就是为什么经常有“三公预算为零”新闻出现的原因。

    预算分类编制的目的,既是出于会计核算考虑,同样也是为了方便纳税人监督。“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这一预算编制科目,并不简单局限于公车的运行及维护,凡是与政府公务相关的交通支出都应该纳入此名下。没有了公车就没有了公车预算,这与预算改革之前,将“三公经费”隐藏在功能大类和“其他支出”之下有什么分别?

    公车经费过高自然不应该,公车经费过低也未必是好事。“三公经费”为零,既不可能,也不可行,更不值得追求。即使在预算民主较为完善的发达国家,也从不会将“三公经费”为零作为施政追求。如果立下这样一个不可能的目标,结果只会是数字游戏横行。问题不在于“三公经费”是否为零,而是“三公经费”使用是否合理,每一笔经费是否做到了信息公开和绩效评估。

【编辑:曾会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