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张晓强:实施创新驱动需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2013年12月27日 09:12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晓强日前在参加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中国经济年会(2013-2014)”时表示,必须将深化改革作为有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抓手,对现有的科技管理体制及相关的财税、人才、投资等多领域进行系统配套的改革。

    张晓强强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最迫切的不是增大科技投入,而是要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单从科技投入数量来看,新世纪以来我国科技研发投入快速增加,但科技资源配置不合理,利用效率低,大量的科研成果不能转化为应用技术的问题十分突出。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张晓强指出,必须将深化改革作为有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抓手,对现有的科技管理体制及相关的财税、人才、投资等多领域进行系统配套的改革,将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紧密结合。为此,要重点把握以下四点:

    第一,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此,一定要把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作为关键,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力量。目前,我国大中型企业科技研发支出占主营业收入的比重仅为1%,与发达国家大企业5%的水平有很大差距。为此要加快构建由企业牵头,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支撑,各类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技术创新体系,即使是一些基础性、公益性的科研专项也要注意发挥骨干企业的作用。要围绕激励企业创新来完善金融、税收、价格、财政、知识产权等管理政策,增强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打通经济与科技间的通道。

    第二,政府在关系国计民生和产业命脉的领域要积极作为。加强支持与协调,包括总体确定技术方向和路线,用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科技重大工程等抓手,集中力量掌握更多的关键核心技术,抢占制高点。要改革国家对科技资源的管理体制机制,解决好单位分蛋糕、抢课题等重复浪费的顽症,解决好科研单位与高校存在的大批高端科研装备不开放、不共享、低利用率的突出问题。要改革国家科技经费使用的绩效评价体系,弱化发表学术论文数量,突出发明专利授权、技术成果转化率、促进产业技术进步等方面的考核。

    第三,根据经济、社会、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及相关支持体系。目前,我国正处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化解过剩产能的攻坚阶段。要通过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展现代农业,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这既是优胜劣汰、破旧立新,又能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通过发展节能环保、信息消费、新材料、物流等产业也可以为化解产能过剩中突出的就业、税收减少等因素提供广阔的增量空间,并提高我国产业的总体素质。

    第四,深入把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丰富内涵。在加快科技创新的同时,加强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张晓强介绍,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期正在考虑采取五项重点措施推进创新驱动战略。

    第一,结合深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在最大限度取消和下放投资项目审批核准权限的同时,及时建立完善配套的重要产业准入和监管机制,并充分考虑体现创新驱动发展。例如要使产业技术经济政策发挥更大的作用,对钢铁、水泥、石化、船舶、光伏装备等产业,要制定实施更高的准入技术标准,和相关联的体现技术进步的环境环境保护、能源利用效率、资源利用效率、产品质量、安全和土地集约利用等标准,既防止一放就乱,又在简政放权中更好地发挥技术创新的作用。

    第二,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型。我国东部地区发展水平高,基础设施完善,消费能力强,科技资源丰富,但是要素成本不断上升,环境污染问题极为突出,资源约束瓶颈和转型升级压力最大。要将东部作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点推进区,对京津冀、上海、江苏、浙江、广东、辽宁等省市积极推进国有单位科研成果所有权和知识产权制度改革,完善科技创业投资和金融支持的政策,加大国际创新的合作力度在推进中关村、张江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发展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完善政策,并有序扩大政策适用范围,要推动高技术产业园区和高技术产业基地的集聚发展,实现创新发展的二次创业。

    第三,研究制定重要产业的创新发展路线图和实施方案。对能源、汽车、冶金、石化、集成电路等行业或重要产品,要明确提出创新发展的主要目标、技术路线、保障措施和推进时间表,使之与产业发展规划,重大生产力布局规划有机结合,协调推进。

    第四,实施新兴产业引导工程。对信息消费及信息惠民,节能环保、宽带中国、移动互联网、新能源、智慧城市、电子商务以及智能物流等统筹推进重大产业引导工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支持,加快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步伐。

    第五,实施创新企业百强工程。发挥好重点行业、领军企业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要积极提升骨干企业技术研发机构的能力,要推动建设更多的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联盟,要支持企业建立与完善全球化的研发网络,更有效地开展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技术先进的创新型旗舰企业。

【编辑:曾会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