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海外并购走出低谷 制造企业转攻服务

2013年12月27日 14:26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最近各种节日气氛上升,2013年接近尾声,变革年的思索和探讨也到了一个总结。宏观经济运行状况怎样?企业和资本市场最终应该怎样结合?国企的海外并购是否都铩羽而归?转型升级究竟需要拿捏好怎样的尺度?在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和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共同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经济论坛”上,我们听到了一些有益解读。

  海外并购复苏,重大领域投资总额民企超国企

  2013年年末,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企业兼并重组研究中心照例要出一本中国企业年鉴。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金鑫介绍说,根据报告数据,今年前三个季度国内并购的特点就是波动性比较大。

  “前三个季度在海外并购看出一种复苏的迹象,越往后表现得越好一点。我们8月份的交易量达到前三个季度最高峰,而9月份交易金额达到最高峰。在金融危机之后的最后几年,我们的海外并购一直呈现一个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是在2012年的时候迅速下调。今年前三个季度无论从交易量还是交易金额来看,都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值,所以总体来看,海外并购的形势更乐观一点,但国内并购还在处于一个低谷中徘徊的阶段。”张金鑫总结。

  有意思的是,外资收购情况和政策紧密相连。自从2011年推出了并购审查制度,在这之后的2012年和2013年,外资收购数量锐减。张金鑫说:“全球经济复苏的形势并不是那么乐观,导致了外商在中国的投资可能还没有很强的信心,所以对国内企业的收购表现比较少。这两年表现情况很不好,应该引起我们监管层注意。”

  与海外并购相对的是海外投资。其中民众关注度较高的是海外矿业投资额。中国矿业联合会副会长陈先达表示,海外矿业投资额民营已超国企。

  “我们历年来在海外投资矿业的有2000多亿,800多个企业在进行项目投资。从2013年来看,投资的项目数比上一年下降了22%,投资额也下降了45%,但是矿业投资具体数额接近50多亿。其中石油能源矿产的企业比较大。矿业的并购特点就是只要有一个大项目,就会带动整体很高,只有一般项目或没有大项目的时候,分布不均匀,但也能看出一个基本规律,从矿种来看,我们主要是铜矿、金矿和铁矿,集中地域主要还是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和非洲、拉丁美洲一小部分,澳大利亚依然排在第一位。”陈先达总结说。

  企业参与方面,2013年的表现规律主要由原来的矿山企业和地勘单位为主的境外公司,逐渐发展到跨行业。2013年最主要的特点则是单一的国有企业、大型的矿山企业从总额上已经不再占据主导地位,民营项目和投资的绝对额加起来已经大于国有。

  针对“中国矿业企业在海外的投资有八成不成功”的说法,陈先达认为并不好进行绝对计算。“因为矿业是一个非常专业的投资,投资周期非常长,规模又比较大,有些矿山企业是分步实施现金流的。”再就是地质环境的渐变性。一部分矿产资源有了开发,但外部条件可能还无法建成矿山,要往后延推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进行改造,在改造并未完成的情况下,矿虽然已经找到,但是并没有商业价值。所谓“八成的不成功”,大多因为有些东西可能在10年之内都无法形成现金流。

  制造企业转型:要重视“看不见”的价值

  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副总裁余卫平认为,企业做优做强,有较大的话语权,就是转型升级,在此过程中,企业要更加重视“看不见”的价值。

  “制造要转向服务”,这是与会的制造企业的统一认知。比如北车集团开始从简单的产品制造、产品业务链,到实现为未来城市提供交通解决方案的转变;比如从事超级计算机的曙光信息公司从对产品的研究到对产业链的整合,都是一种服务方向的转型。

  “计算机有它的特点,里面任何一个部件,都和另外一个部件有可比性,而且可以量化。也就是说它的成本和售价,是充分公开透明的。所以全球第一大的PC制造商也许平均的净利润,还比不过东莞的一个服装加工企业。”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历军说。

  他认为,制造企业尤其是IT企业必须要做产业链的整合。因为云计算和大数据给大型计算机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形式核心问题,即高技术水平和盈利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会变成能不能给顾客提供足够好的价值,同时获得足够好的反馈。

  厉军预言:“计算机再往后走5年,制造商是要送给大家的,而且还得给你一点钱。”因为“中国可能有100台足够大的超级计算机基本上就可以了,每个人的手机、笔记本,桌上的东西会越来越轻便,真正大量计算任务都集中到云计算中心里面去了。”所以在转型过程中,企业的真正竞争力在于,要把提供给客户“看不见”的东西在这个服务价值链里面能够足够长。

  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带来社会红利

  中国经济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论坛讨论中表示,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是实现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无论对国企、民企都有极大的意义。对国企来说,混合经济所有制能够真正建立完善的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对于民营企业,则能够鼓励他们打破传统家族制度的局限,更加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资本的力量不是看资本本身的数量多少,而是看资本所控制的数量多少,1000亿投资100%国有你能控制1000亿,50%能控制2000亿,这个才能搞清楚这个企业。”厉以宁说。

  他认为国有企业的资本体制要进行主要改革,管资本而不是直接管企业会更加灵活。“资本就有流动性,产能过剩和效益不好的企业我们把它撤走,这样国有资本就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他建议国企走股份制和上市公司道路,除了一些个别产业,都可以完全按照法人治理结构来调节,股东会、监事会,再加上聘任总经理等治理结构的管理,就能够跟民营企业同时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共同既竞争又合作。

  而民营企业竞争体制的转型,主要在于观念的改革。“很多民营企业是从小企业起来的,它带有小生产者的意识,不适合现代的意识,比如说‘肥水不流外人田’。但现代企业为什么要上市?就是为了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再就是企业传承的问题,第二代是不是一定能够管好企业?当这个企业已经突破了家族制范围以后成为公众的企业,家族制是否依旧能适用企业,是应该思考的问题。”厉以宁建议,民营企业首先应该“选贤”,用“员工持股”的方式让更多有才能的人参加管理,鼓励他们打破家族制的范围,走向混合经济道路,只有“让其他经济成分进来,才能更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

  对国企来说门槛降低、放开,欢迎人家进入国有的资本的配置要作为企业的调整,随着今后经济的发展走向混合经济所有制,混合经济所有制能够真正地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而且是完善的、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

  无论是企业转型升级,还是经济体制改革,都会共同创造出“社会红利”。厉以宁认为:“我们应该更多地关心社会和谐红利,但这种红利它不是短时间就能够实现的,改革就是它的成绩,只有通过改革我们才能逐渐地得到这种红利。”

【编辑:曾会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