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二手奢侈品九成不保值 市场总量达三千亿元

2014年01月22日 09:50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绘图:陈健珊

    近日,GUCCI推出2014年马年限量款;为庆祝“50岁”,CHOPARD(萧邦)手表品牌推出限量版L.U.C1963腕表;时装品牌CHLOE(蔻依)发表了全新限量版的香氛配饰Ally,预计2月中旬限量发售。奢侈品品牌“饥饿营销”战略屡见不鲜,因此,不少人认为奢侈品能够保值增值。

    然而,很多奢侈品的价格似乎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坚挺。记者发现,在一些奢侈品二手店里,LV、CHANEL、GUCCI、PRADA等品牌皮具根据新旧程度定价,价格上却都比原价要少一些,明显有悖于“保值”一说。奢侈品到底能否保值增值?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指出,新品涨价和购买之后保值是两码事,90%的奢侈品根本不具备保值性。

    二手市场总量达三千亿元

    经财富品质研究院调查,国内消费者手中可以二次流通的奢侈品总量约有3000亿元,并呈现每年20%左右的高速增长态势。采访发现,大多数人之所以认为奢侈品能够保值,是因为奢侈品价格每年看涨。

    最新消息显示,HERMES或在今年年初吹响新一轮涨价“号角”。据美媒报道,最新一项数据调查显示,国际一线奢侈品牌包括LV、CHANEL、DIOR等大牌的皮具产品在2013年均上调价格,且涨价幅度都超过10%,相对于原价来说,涨幅不能不说惊人。

    业内人士介绍,产品价格由制作成本、研发成本、市场推广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汇兑损益、合理利润和品牌溢价构成。但是奢侈品的定价模式与一般商品不同,通过提升价格保持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这是由其特性决定的。

    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认为,奢侈品涨价的真正原因在于价格策略,品牌价值是定价的核心,高价策略始终是奢侈品维护其高端地位的一种方式。

    而做代购生意的李女士表示,如HERMES、CHANEL、LV等品牌都会有意识地培育自己的经典款,强化经典款“保值增值”的同时,也让消费者认为品牌旗下的服装、珠宝、手袋、腕表都在升值。

    少数限量版才可保值

    除了“涨价”方式外,“饥饿营销”也成为高端品牌惯用的手法,而奢侈品的这一特征正好与“保值增值”不谋而合。“今年生日时,原本想入手一款粉色PRADA‘杀手包’犒劳自己,但让朋友在新西兰、希腊等多个国家的专卖店寻找,店家都表示缺货。”从事传媒职业的胡方感叹,“千金难求一包”。

    据了解,不少奢侈品品牌频频采用“饥饿营销”的方法,HERMES官方一直声称受制于产能,定价7万到30万元的经典包款Birkin和Kelly长年处于缺货状态。据上述从事代购业务的李女士称,“订购一款爱马仕Birkin和Kelly排队等上三五年并不是传说,是名副其实的‘限购大户’”。

    而“稀缺”恰恰也是产品保值增值的关键,因此不少消费者认为,不管是资源类的奢侈品还是品牌极为悠久、产品限量的奢侈品都相对有较大的保值增值作用。

    限量也确实让一些奢侈品品牌实现了“增值保值”。携程旅行网海外领队徐雅静说,她逛过几次意大利的二手奢侈品店,“当地二手店基本大多是卖限量版、绝版类的奢侈品,这类物品有些比正品原价还贵不少”。

    但并非所有的限量版都能够保值增值。《2013年二手奢侈品报告》指出,很多都是伪限量款和伪纪念款,其数量并没有真正少到可以让其具有保值的程度。

    奢侈品保值是假象?

    “奢侈品保值绝对是假象”,日化、奢侈品行业专家冯建军表示,“在奢侈品里,我觉得黄金已经算比较保值,但是现在黄金的价格也在下跌”,另外冯建军认为,保值应该是就全球范围来说的,并且应该是稀有资源,但是很多奢侈品在国外随处可见。而国人购买奢侈品,其实更多是一种虚荣心在作怪。“目前国人购买奢侈品,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身边所处的环境,每个人都有攀比心理;另外就是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这也促进了奢侈品市场的发展”。

    “奢侈品也是一种消耗品,消耗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保值上就差了一点”,冯建军补充。

    “奢侈品保值只存在于个别品牌的极其个别产品上。”周婷指出,一般的奢侈品都是消耗品,只会越用越便宜。只有极少量的古董级别的、特别纪念款,或是特别材质的奢侈品才值得投资,具有保值增值作用。而“缺货”也仅是一种有意的市场策略,是一种假象。实际上,不少奢侈品的原材料并非稀缺,只要原材料不缺货,产量肯定没有问题。

    南方日报记者 谢梦

    实习生 张素杰

【编辑:种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