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马年压岁钱行情见涨 红包变多也“变味”

2014年02月07日 11:22 来源:金陵晚报 参与互动(0)

200元红包感觉拿不出手

  “今年压岁钱收到了9800元,爸妈让我自个儿存起来。”某小学五年级的章杰告诉记者,今年家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出手就是千元红包,而拜年遇见各种叔叔阿姨红包也是500元起步。

  据章杰妈妈介绍,两家老人都是退休教师,这两年高校退休金比往年增加,给第三辈的压岁钱自然也是水涨船高。除工资收入增加外,压岁钱也跟如今通胀水平有关。

  “我记得也就是最近几年,亲戚朋友间再也不出200元的红包了,不是很亲的朋友最起码也是500元。”章杰妈妈也认为,在过去,200元还很值钱,现在逛一趟超市就没了,红包涨价也很合情理。

  派红包演变成人情债

  在一家贸易公司工作的陈阿姨今年早早去银行换了新钞,准备了4份千元红包。陈阿姨告诉记者,几个关系很好的高中同学每逢过年都要聚会,按照惯例去年陈阿姨给她们的孩子包了500元的红包,结果回家打开自己孩子的红包一看傻眼了,别人都给了800元。

  “顿时感觉面子挂不住了,几家条件都差不多,这样一来显得自己特别小气。”所以今年她说什么也要给红包“加码”,“孩子最小的时候二十块、五十块的红包大家都给过,为啥发展到现在没有大几百都不好意思出手了呢?”

  连年水涨船高的压岁钱俨然多了些送人情、还人情债的意味。亲朋好友给孩子压岁钱则出于“面子人情”,不惜互相攀比。

  合理使用压岁钱

  能提高自制力

  家长钱包瘪了,孩子口袋鼓了。家长该如何向孩子灌输正确的金钱观呢?这笔钱又该怎样合理支配呢?

  “现在压岁钱的去向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一是任由孩子自己管理和使用,二是交由家长投资理财,三是作为爱心善款捐赠。”少儿财商教育高级导师钱老师告诉记者,即便是让孩子自由支配,也有必要考察他们花钱是否有计划性,并要告诉他并不是有了钱就可以随心所欲想要什么就买什么。

  他认为教育孩子合理地使用压岁钱,会对他们提高自制力有很大的帮助。“有些家长想教孩子拿自己的压岁钱去投资,最好量力而行。”

  工行理财师建议,其实家长完全可以把压岁钱的使用交由孩子自己来掌控,帮助孩子开设银行专有账户就是个好方法,但应当定期了解孩子压岁钱的使用情况,并对其银行账户做必要的监督。

  □金陵晚报记者 刘雨薇

  春节期间,孩子们最高兴的莫过于收到来自长辈们的红包。但是大人们越来越提不起劲,“热乎乎的年终奖刚拿到手,回了趟老家就已经不再属于自己了。”“不是我不明白,只是这红包涨得太快!”

  正值春节假期,记者采访发现,南京不少孩子的马年压岁钱已近万元。生活条件好了,时代不同压岁钱自然也翻番。但连年上涨的“红包”,多了些“做人情”“拼面子”的味道,让部分家长们抱怨“给不起”。

  有一种无奈,叫“给压岁钱”。

  相关新闻

  “年光族”晒春节账单

  金陵晚报讯(记者 金菁)热闹的春节假期刚刚过去,不少网友已经开始在微博、微信上晒出各种春节消费账单,压岁钱、份子钱、聚会、送礼、孝敬父母,一连串的账单让人叫苦不迭,领了年终奖回家过年,节后很多人成了“年光族”。

  一项网络调查显示,30.0%的网友春节花销在2000—5000元之间,20.1%的网友花销在1000—2000元之间,1000元以下的占18.1%,5000—10000元的占16.4%。

  开销多少才合适?建行省分行理财经理沈经理表示,春节期间的花销要量力而行,不能为了面子一个春节把半年积蓄都花掉了。例如,工资在8000元左右,礼物花销6000多元比较适合。“有些市民的消费观念也很有前瞻性,比如买一些实物黄金给家里人,或者自己保存起来,能起到保值增值的作用。”

  ■网友晒出春节账单

  给晚辈发压岁钱:共3000元

  孝敬父母:2000元

  给亲戚买的年货礼品:1800元

  给自己买新衣服:1800元

  请朋友吃饭:1260元

  给同事带特产:500元

  其他零散的费用支出也记不住了,暂合计过年支出费用:10360元

  ■微博热议

  @依依:过个节要10000多元,今天算了一下,光压岁钱就超过了8000元,大半年积蓄就这样没了。

  @权勇:挣钱不容易,花钱可真快。

  @清飞: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说得好听,回去亲朋好友都问“你去年收入如何”,走亲戚什么的,哪个不要包红包。过年过年,越过越烦。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