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京东白条”抢了谁的奶酪

2014年02月14日 10:04 来源:经济日报 参与互动(0)

    京东在“抢”银行或消费金融公司的奶酪的同时,也应当将重心放在如何控制授信风险,甄别客户的信用程度上面。唯有这样,才能确保新生的创新业务走得更好更长久

    2月13日,京东推出的“京东白条”业务正式上线公测。作为互联网行业首个面向个人用户的信用支付产品,“京东白条”引来各方关注。实际上,早在去年3月,另一电商巨头阿里巴巴便已对外宣称,将推出一项“信用支付”业务,但时至今日,阿里巴巴仍未透露确定推出日期。

    然而,阿里也好,京东也罢,谁先谁后意义其实不大。互联网公司涉足金融业务的动作之快,才是引来关注的焦点所在。按照京东金融所说,“京东白条”可以帮助消费者在京东消费时,享受“先消费、后付款”信用赊购服务。京东将在线实时评估客户的信用,消费者在京东购物时,可以获得1.5万元的信用额度,享受“先消费、后付款”30天免息期或者3个月至12个月分期付款,且付款利率低于传统银行。

    乍一看,京东此次推出的“白条”业务类似银行信用卡业务,目标直指银行的消费金融业务。但细细来看,所谓的冲击也许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从目前互联网公司开展的金融业务来看,大多集中在传统银行的个人金融部分,比如活期存款、理财产品的销售,以及信用卡的线上收单等业务。而对于公司金融、金融市场和多元化经营领域,由于有很高的能力和技术门槛限制,互联网公司是难以渗透的。此前出现的阿里小贷,在一定程度上挑动了银行的敏感神经,但受到大数据控制,阿里小贷的业务也只限于其线上电商客户,并未对银行构成足够的威胁。

    同样的,由于“京东白条”的适用范围仅限于在京东商城的消费,因此,短期内想要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是困难的。

    不可否认,“京东白条”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又一创新举措,为消费者带来的便利是肯定的,更为重要的是,这是在新环境下,互联网公司以实际行动提醒银行,需以更快速度转变观念,提升客户体验、响应满足客户需求的又一典型案例。

    金融的本质是风险管理,对互联网金融来说也是一样。对京东而言,“京东白条”的推出,在“抢”银行或消费金融公司的奶酪的同时,也应当将重心放在如何控制授信风险,甄别客户的信用程度上面。唯有这样,才能确保新生的创新业务走得更好更长久。

【编辑:黄政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