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社科院张车伟:中国劳动力总量减少趋势不可扭转(2)

2014年02月24日 19:01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经济之声: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这两项数据是否最终都会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张车伟:我觉得这样的一种局面,因为劳动年龄人口下降的这种趋势是不可逆转,即使我们调整人政策,放开我们单独,甚至今后进一步的放开,全部放开我们的生育政策,我觉得劳动年龄人口也不大会在出现逆转,所以劳动年龄人口的这种下降趋势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一种长期的趋势。新增就业出现负的增长,这就意味着说我们经济陷入了重大危机,这种情况在看到的比如说10-20年的时间内,我们国家应该不会出现,所以我觉得如果你要看到我们的新增就业是负的增长了,那就意味着我们的经济确实遭遇了非常严重的问题,从我们现在经济整体面来看,尽管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矛盾,但是我们的总体形势和我们大的基本面依然是非常健康的,保持一个适当快速的增长是应该没有问题的,所以你刚才讲的两个都会出现下降这种局面应该不会出现。

  经济之声:从目前来看,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减少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未来会不会出现一个节点,在此之后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会呈现加速下降的趋势?

  张车伟:这种加速下降的局面应该也不是,总体来讲,我们劳动年龄的下降都应该是一个缓慢的趋势,并不是会出现你刚才说的突然下降,这种情况不会出现,因为这种年龄的生育的变化也都是缓慢的,每年比如说因为现在的劳动年龄人口都是十几年前出生的人口可以往后退,所以每年出生的人口的变化的量,从历史上来看波动的并不是特别大,所以你刚才看到的哪一年出现了突然的下降,这种情况应该不会出现。

  经济之声:伴随着劳动年龄人口的下降,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趋势会愈加明显。统计数据也显示,居民收入的增速已经高于GDP的增速,某种意义上,这也意味着国家为了保证居民的生活水平,企业为了维持正常运转,都需要更多的资金。这必将更多地消耗整个社会之前积累的财富。同时这也意味着国家和企业都必须要有一种更加稳健的发展思路。那么,我们现在需要什么样的产业政策?什么样的产业下一步应该优先发展?

  张车伟:这样的一个一降一升这样的结果,实际上就是我们劳动力市场看到的一个劳动力的短缺、招工难,然后工资的上升,这样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对经济发展来讲它是正面的一些结果,都是有利于我们经济发展的结果,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要适应这样的一个状况,就对企业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就是说我们很多企业有可能现在就招不到工人,我就听说有一些新建的企业,早就买好了设备,但是因为找不到工人半年、一年都在那闲置,这样就是意味着说,如果你企业没有一些在产业结构当中没有找到一个你具有竞争力的这样一个行业和这样部门的话,那样就意味着说你这些产业的发展就没有前途,所以过去我们那种非常密集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今后就越来越不断的丧失自己的优势,有可能对他们来讲必须要,要么你产业结构的转,要么是这种产业的转移,比如说转移劳动力,更有优势的一些地方,要么是产业结构的升级,就是升级到利润的水平,然后劳动生产力更高的一些产业问题,所以这就是我们国家整个经济发展当中一个大的问题,就是整体的国民经济的结构转型升级的问题,所以这个对企业确实起到了一个挑战。

  经济之声:为了应对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下降,相应的政策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比方说,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开始从双独转向单独,也就是说夫妻双方只要有一个独生子女就可以生育二胎。这种政策的调整能减缓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下降吗?除了计生政策之外,还有哪些政策也可以进行调整?

  张车伟:你说这个很重要,实际上在我们劳动力数量这种减少,这种不可逆转的情况下,我们要提高我们的竞争力,保持我们的劳动力的优势,那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我们劳动力的素质,提高我们劳改者既定的水平,使我们的产业结构能够升级到更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当中去,从这样意义上来讲我们的教育要进一步的发展,我们的培训要进一步的发展因,我们的劳动力市场建设要进一步的发展,应该说可做的工作很多,如果在这些方面都加强我们建设的话,我们劳动力的竞争优势在我看来,在若干年内还依然能够保持,依然我们在世界的经济发展当中还有保持我们中国经济的一种竞争的优势,我们中国这个经济应该说保持增长的潜力也在这个地方,所以我觉得提高我们劳动者的素质,不断的升级我们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就是我们今后经济结构转移升级的一个把手、抓手。

【编辑:左盛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