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市场汇聚力量 中国产业升级迎来最好时期

2014年03月26日 15:58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中国是世界唯一一个既有低成本优势又有大市场优势,同时还有劳动力素质优势的国家,在第四轮全球产业转移大潮中,拥有占据主动的机会。

  过去一年,在强力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基调下,中国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战略加速推进,今年提质增效升级仍是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取向。

  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还要淘汰钢铁2700万吨、水泥4200万吨、平板玻璃3500万标准箱等落后产能,确保“十二五”淘汰任务提前一年完成,真正做到压下来,决不再反弹。

  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表示,新一年在稳增长的同时,推动发展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转变,从主要依靠传统比较优势向更多发挥综合竞争优势转换,从国际产业分工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

  在全世界正掀起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的热潮下,产业升级已成为争夺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新一轮竞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魏建国评价:“如果一国长期徘徊在国际产业链的中低端,将在未来的全球经济政治版图上难有一席之地。”

  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轷震宇进一步强调,全球背景下,如何以创新支撑和引领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推动中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已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主任张永军看来,中国产业升级的成败关键就是要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发挥各类主体的作用,形成产业升级新合力。”他说。

  创新激发潜能

  以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是今年中央政府主抓的九项重点工作之一,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强调,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原动力,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回首过去三十余年大发展历程,在整个国际产业链中,中国主要处于中低端制造业一端,德国和日本包揽了高端制造,美国则主导了创新和金融业。

  在此背景下,中国在经历多年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延缓了产业升级的步伐。有专家分析,其一,基础薄弱创新动力不足。这表现在产业集群发展迅猛,但多以劳动密集、耗能耗源、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较低的产业为主,区域和产业品牌缺乏,企业之间协作程度不高。其二,技术瓶颈难突破。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模仿同质化、低水平产品竞争,造成企业利润下降,影响了企业创新。

  “中国不可能依靠牺牲环境和廉价劳动力再去进行粗犷式发展了,但究竟该如何融入全世界大的产业链集群?”轷震宇认为,目前亟需解决的是系统性的创新问题。

  中央政府意识到这一问题的紧迫性,近来一连串相关政策出台,旨在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这包括: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健全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完善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力度等。

  当然创新驱动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是技术方面,还包括商业模式创新、组织创新等丰富内涵。

  譬如,作为一个市场化的行为,华夏幸福基业就在尝试嫁接新的技术,加速新的技术,创造一些自身的东西,通过市场化的管理和人才结构等手段去进行产业升级的创新和孵化。

  如今,这一产业促进机构投资运营的固安工业园区已成为现代产业园区的样板,截至去年底,这一园区累计引入企业近400家,包括生物医药、航天企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等高科技领域,形成五大新兴产业集群,实现投资额项目总投资近600亿元。

  在推动产业升级的实践中,华夏幸福基业建立了从产业规划到招商引资,从产业发展载体建设到产业园区运营的产业集群打造体系,促使各类产业要素在区域集聚,快速形成产业集群,并向价值链的高端延伸,完成了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高”的集聚过程,并进行着产业“从高到新”的创新升级探索。

  “要发挥园区集聚效应,带动产业升级。”张永军评价认为,以园区为载体,以骨干企业为依托,引进产业链长、附加值高的项目,发挥园区的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形成共性技术研发联盟,已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

  产业园区不仅是现代产业集群发展的功能区,还是技术创新的孵化区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区。

  华夏幸福基业近日就远赴美国硅谷,设立其海外第一个高科技孵化器,轷震宇介绍,通过硅谷孵化器的搭建,以平台去培育和孵化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待项目成熟后,再用国内的园区载体来实现产业承载,找到中美产业对接的路径,从源头创新入手打造可持续的产业价值链。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科技厅厅长彭国甫深以为然,在接受本刊采访时,他表示,科技成果孵化器非常重要,这是我们的薄弱环节。“现在我们往往是刚出个技术就要产业化,不符合技术研究发展的规律,长期以来,我们对小微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孵化重视不够,政策不多,导致不少很好的种子胎死腹中。”彭国甫说,“一个新技术研发出来,需要一个孵化过程,我们需要像呵护婴儿一样让他慢慢成长。”

  市场汇聚力量

  在受访专家看来,推进创新驱动,实现产业升级,关键在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使“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各司其职,真正汇聚市场力量,让各类企业的主动实践和积极创新。

  魏建国分析说,产业升级有三种发展模式,政府引导型、市场引导型,以及政府与市场共同影响型。随着经济发展及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在产业升级的中后期,日本、韩国、新加坡和台湾等亚洲经济体逐渐暴露出政府干预较强的弊端。这些经济体也意识到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的不利后果。政府开始减少对经济的直接干预,转变为对经济发挥协调作用,同时允许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结构调整、产业转型的大形势下,他说:“中国的产业升级需要在政策引导下,加大发挥市场的力量,实现政府和市场作用的最佳融合。”

  张永军具体阐释说,首先,要加强政府宏观引导,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政府要明确自身定位,科学引导产业升级,把握调控尺度,放松部分管制,为市场、产业发展创造宽松健康的环境。其次,政府应尊重企业主体地位,激励产业升级。

  他进一步补充分析,政府应完善市场机制和利益导向机制,为企业、园区发挥主体作用营造良好的环境,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使各个主体配合得当,共同推动产业升级,同时应统筹规划,合理扶持产业升级。

  对此,轷震宇的产业促进团队在与上千家企业沟通、合作过程中有两个深刻感触:其一,大量产业资本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其二,产业资本、技术、人才向国企聚集,后者不断做大做强,向整套设备和大型配套上聚集,中小型制造企业则在产业链下游展开激烈竞争。

  因此,受访专家建议,下一步政府需要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渠道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引导产业资本进入新兴产业,尤其是要为民营企业创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让他们汲取更多阳光和养分。

  在这一方面,作为市场力量的华夏幸福基业也一直从自身角度,探索以创新的方式在资本层面有效推动产业发展。轷震宇表示,自今年以来,华夏幸福基业与合作伙伴一起,在重点产业领域上,推动了资本要素和产业要素的深度结合。通过构建金融服务平台和体系,实现资本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产业升级迎来最好时期

  中国产业转型升级面临重重挑战的同时,在全球产业重新布局的背景下也充满了机遇。魏建国就表示:“现在是中国产业升级的最好时期”。

  魏建国介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产业构成都在进行新的调整和改变,致力于生产效率的提升和新兴产业的培育,重点是提高传统产业的资本效率、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国在前三次全球产业布局中,承接了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技术型产业,成为世界工厂。发展至今,中国已经从世界所谓的“工厂”,发展到工业品质、产品品质都有所提高的阶段。

  目前,作为全球第二大的内需市场,中国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基础设施,以及大学扩招后形成的相对一般发展中国家高素质、而相对发达国家又低价的人力资源。

  因此,从全世界范围看,中国是世界唯一一个既有低成本优势又有大市场优势,同时还有劳动力素质优势的国家,在第四轮全球产业转移大潮中,拥有占据主动的机会。

  从国内观察,“中国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已经可以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坚实基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国外需求这三大需求既促进了产业升级,同时也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支撑。”张永军认为,居民消费比重的提高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消费结构升级继而又促使产业结构调整。

  不仅如此,自去年以来,以简政放权为抓手,行政体制改革加速推进,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使投资创业进一步便利化。一年多来,国务院机构改革进展迅速,分批取消和下放了416项行政审批等事项,地方政府亦紧步跟进。中央政府工作报告说,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

  下一步具体战略部署中,受访专家总结,首先要利用中国的高端低价人才优势,形成技术、创新驱动力,在提升中国传统低附加值制造业的同时,形成高端制造产业和新兴产业集群;其次,用世界第二大的内需市场,大力发展民生相关的消费制造、现代服务和信息产业,并形成以区域城市经济中心、各类经济带为纵向支撑的中国经济格局;其三,利用三十多年积累的资本,积极参与全球市场与资源的再分配,通过并购重组形成有市场定价权的大型产业集团,参与国际竞争。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李绍飞

【编辑:程春雨】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