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揭开注册管理会计师认证的乱象(3)

2014年04月22日 10:27 来源:中国财经报网 参与互动(0)

  事实上,“注册管理会计师资格认证办公室”本身就是汉唐教育集团设立的名目,其董事长担任了首任办公室主任,现在则隐身为所谓“注册管理会计师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现任的办公室主任实际上是该集团的一位高管。

  在汉唐教育集团官方网站的集团核心业务一栏中,“注册管理会计师”项目赫然在列,点击链接后便可直接进入CCMA网页。此外,其各网页模式、内容等与CCMA网页极为类似。这其中蕴藏着玄机和大“买卖”。

  “这家汉唐教育集团的‘段位’还是很高的。”一位不愿具名的教育培训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类似机构的合作模式是由对方提供培训项目、核心师资和资格证书,加盟方负责组织招生和当地的授课,收入双方按照提前约定数额分成。

  “有一些机构有门路,能够挂靠上国字头的单位,也能搞到他们颁发的证书。”这位知情者说,这些机构和单位之间也是合作关系,往往是以具有政府背景的单位名义推介项目,以业务委托的形式让培训机构从事后台运作,然后内部分成。他透露,这些“有门路”的机构很多只有工商登记而拿不到教育部的办学资格,所以只能寻求有办学资格的地方培训机构合作,形成了利益链条。

  “这些机构的能量很大,开展培训或搞活动时往往能找到一些很有名气的专家,在豪华宾馆或者知名院校租场地上课,培训质量怎么样不敢说,但气派很大,一般人很容易被唬住。”上述知情者说。

  不可回避的反思

  有实力的机构出点子、推项目,国字头的单位出牌子、发证书,中小培训机构招揽学员,大家一起从学员口袋中掏钱发财,这是一条完整的“证书经济链条”。

  甚至看似受害者的学员,有些也甘之如饴。

  “一些学员也知道拿到的证书含金量不高,但他们还是愿意掏钱。”上述知情人说,这部分人有很强的晋升愿望,或者是跳槽求职需求,各种证书便是他们晋身之阶。因此,某种意义上,学员和培训机构之间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这折射出教育培训市场以及各类资格证书领域的乱象。实际上,这种情况由来已久。1994年7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应运而生,伴生的则是各种利益驱动下的证书泛滥。到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清理规范各类职业资格相关活动的通知》,直指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执行过程中“考试太乱、证书太滥、高额收费”等问题。经过5年艰难推动,这一工作到2012年5月取得阶段性成果,职业资格受到严控。

  事实上,目前打职业资格“擦边球”的证书仍然不少,CCMA项目便利用了“岗位资格证书”的旗号。不仅如此,该项目实际上是想搭上财政部力推管理会计的顺风车,所以用或明或暗的各种手段在身上涂抹财政部色彩,作为其招揽生意的噱头。

  据记者统计,财政部目前在会计方面的资格认证只有会计从业资格、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和会计初、中、高级职称资格,以及正在试点推行的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资格。

  “这个CCMA项目实际上是给财政主管部门敲响了警钟。”于增彪表示,目前,在管理会计方面有的西方国家推出了一些资格认证,但这些洋证书往往只是其本国管理会计领域的“敲门砖”,是最低准入资格,参加者需要每年交纳较高的费用以完成严格的后续教育。而CCMA目前则没有后续教育的规划,所谓培训教材也谈不上什么质量,只是为了把证书卖出去,收取认证费用,其目的就是赚钱敛财。

  “如果CCMA这种项目泛滥,这对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于增彪说。

  实际上,财政部关于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工作已经加快,在今年初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要“推动改革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内容,适当增加管理会计专业知识的比重”,并开始公开选聘管理会计咨询专家。

【编辑:秦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