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俄罗斯专家:人民币将成全球储备货币

2014年04月29日 08:39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俄罗斯《专家》周刊网站近日报道,汇丰银行日前发表报告《人民币的未来》说,人民币国际化将分三个阶段进行。2014年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会进一步加速。俄罗斯专家对此解读认为,人民币近年地位大幅提高,很快就会在全球与美元和欧元构成三足鼎立的新储备货币系统,俄罗斯需要切实改变外汇储备结构。报道题为《人民币的演化》,摘要如下:

    汇丰银行日前发表一篇题为《人民币的未来》的报告,分析人民币的演化及其在国际市场的地位提升。该银行专家们坚信,人民币今后将成为全球主要货币之一。

    汇丰银行指出,人民币的演化将分三阶段进行:首先,人民币将成为全球贸易货币;其次,将变成投资货币;最后成为全球储备货币。第一阶段正在顺利推进。据统计,人民币在三年内一举超越22种货币,于2013年底跻身全球十大最活跃贸易货币之列。此外,2013年12月,人民币还取代欧元,成为继美元之后全球使用最广泛的第二大贸易货币。

    人民币如今已是全球十大使用最频繁的结算货币之一。截至2014年2月,人民币在该排行榜上位列第七。中国的对外贸易在2010年仅有3%用人民币结算,目前该指标约为18%。

    人民币作为投资货币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中国资金流向全球市场一事也不容忽视。中国拥有庞大的外汇储备。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评估,迅猛的自由化进程或将中国的资金净流出增大至1.35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5%。

    随着人民币日益国际化,人民币投资产品市场不断扩大: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和其他短期金融工具等。2013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是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上海自贸区预计将成为落实上述计划的试验平台,随后其他城市可能也将建立类似平台。

    除此之外,中国还与20多个国家的央行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人民币离岸中心目前有4个,分别在香港、新加坡、伦敦和台湾。3月底,中国央行和德国央行达成人民币清算和结算合作协议,法兰克福将成为又一个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3月31日,英国央行和中国央行签署在伦敦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随后将确定伦敦人民币业务清算行。

    汇丰银行评论称,人民币很快就会在全球主要货币中占据一席之地。虽然这并不意味着人民币会取代美元在全球储备货币中的领导地位,但有助于构建一个美元、欧元和人民币三足鼎立的新的储备货币系统。

    俄罗斯金融分析家安娜·利涅夫斯卡娅表示,今后人民币在直接结算中使用的频率会越来越高,这有助于人民币变得越来越“流通”。

    俄FBS投资公司分析师基拉·尤赫坚科认为,今后几年我们将看到,得益于中国经济增长以及中国金融和工业企业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人民币地位将大幅提高。在今后十年内,人民币很有可能成为普遍承认的储备货币,虽然它大概不能取代美元的地位。

    人民币变成国际货币是中国朝长期稳定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重要一步,但朝这一方向前进,对中国来说要改变很多。要想推广人民币,北京将不得不向世界放开自己的货币和资本市场。人民币普及度的提高将导致人民币升值,这会降低中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

    俄阿尔法银行分析师安德烈·季尔金认为,北京暂时不打算让人民币实现完全自由兑换。中国的战略任务是刺激内需,降低对出口的依赖程度。西方向北京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但人民币今年以来反而贬值了5%。如果人民币迅速升值,中国国内的购买力会下滑。目前人民币直接结算的规模扩大,让中国出口商受益。人民币恐怕在今后五年内都不会实现自由兑换。

    季尔金还说,显而易见,人民币地位的巩固将使美元和欧元的汇率下滑。这可能会给俄罗斯经济带来一些风险:约70%的俄罗斯原料出口面向欧洲,主要用美元和欧元结算。人民币成为全球储备货币会迫使各国央行,包括俄罗斯央行,切实改变外汇储备结构。现在美元和欧元在俄外汇储备中占比例之和约为85%,在莫斯科与西方关系恶化的情况下,借助人民币实现外汇储备多元化对俄罗斯有利。俄总理梅德韦杰夫曾表示,取消资本流动限制是将人民币纳入俄外汇储备的主要条件。如果中国当局坚持人民币自由化政策,人民币可能再过两三年就能成为彻底自由兑换的货币。

【编辑:种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