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燕京啤酒李福成:巨头也曾是小微 查看下一页

2014年04月29日 19:1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你喝过燕京啤酒吗?

  2013年,近120亿瓶燕京啤酒进入市场,相当于国人平均每人喝掉近9瓶。

  曾是一个区县小厂,投入640多万元,年产啤酒1万千升;现为位列世界前八的行业巨头,年产啤酒570多万千升,营业收入137亿元。

  在洋品牌攻城略地的情况下,燕京啤酒是中国啤酒行业唯一没有外资参股或控股的大型企业。

  一个标准的“小微企业”,如何成长为技术开创者、行业领军者?一个坚持走民族品牌的企业,如何承受国际巨头的轮番诱惑与冲击、既保持定力又紧跟时代发展?

  燕京啤酒董事长李福成道出其中秘密:“以情做人、以诚做事、以信经商。”

  不做跟随者,只做引领者

  燕京啤酒的前身是建于1980年的北京市顺义县啤酒厂。李福成1983年经组织安排调入这家啤酒厂,一上任就决心把企业做成行业引领者。

  即便是今天,能引领市场也是绝大多数企业可望而不可求的事情。30年前,如何让一个“小微企业”成长为世界级领头羊?

  第一招,就是找到独树一帜的产品。

  李福成三顾茅庐于中国啤酒行业泰斗管敦仪教授,精诚所至,大专家来到了小燕京。

  一年后的1988年,在管教授的指导下,燕京率先研制出的清爽型啤酒,在中国啤酒市场刮起一股风暴。1990年和1995年全国啤酒大赛,燕京清爽两次名列第一。

  第二招,是打破体制弊端开拓市场化销售。

  1989年,燕京啤酒买了2600多辆三轮车,免费提供给经销商上街送啤酒。

  这在现在看来平淡无奇,可在当年的冲击不亚于现在的“余额宝”。计划经济年代,企业生产10瓶啤酒,9瓶都必须交烟酒公司指定销售。北京当时的某区烟酒公司下了通牒,限三天时间,若还自己卖啤酒就封杀燕京。

  李福成也不含糊:“我也给三天时间,如果真不卖燕京了,我就登报说燕京啤酒在这个区取消烟酒公司销售权,所有商业网点一律享受出厂价。最后人家来和解了。”

  其实,在烟酒公司尚在琢磨垄断经销权之时,几千辆装着燕京啤酒的三轮车,早已穿梭于北京成百上千的胡同,迅速织起了燕京啤酒的销售网络。

  燕京啤酒成为全国啤酒行业第一个打破烟酒公司统购包销模式的公司,提前进入市场。其年增长量由1万千升迅速蹿至5万千升。

【编辑:左盛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