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燕京啤酒李福成:巨头也曾是小微(2) 查看下一页

2014年04月29日 19:1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学习外来的,坚持民族的

  在商海沉浮,需要敢闯敢为的魄力,也需要不急不躁的定力。李福成几十年都在摸索:怎么既保持定力又不失魄力?

  20世纪90年代,外资大举进入并控股国内啤酒企业。但媒体眼中的燕京啤酒却是“内不联营、外不合资”。

  有人担心,燕京啤酒这种近乎封闭的态度,如何顶得住竞争压力?

  “我们其实并没有拒绝合资,还积极接触过一些企业。”李福成回忆,只不过在沟通过程中,一些大型外资品牌要么根本不平等对待民族企业、要么张口就是“吃掉你”。

  “这么合资,燕京还是自己的燕京吗?”燕京不停地追问。

  要坚持做民族品牌!燕京定下一条原则:合资是为了壮大民族品牌,合资不能失去控股权,不合资不能失去市场竞争力。

  为了在保持独立的同时又能紧跟时代,燕京啤酒提出了“四个做强做大”思路: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市场网络、燕京品牌、经济实力做强做大。

  市场竞争是资本竞争,但引资只有合资一条路?

  燕京啤酒果断寻求进入资本市场。1997年,燕京筹划A股上市,临上市前差点搁浅,但燕京决不放弃备战到最后一刻,终于让企业独辟蹊径顺利上市。1997年至2002年,燕京啤酒在内地和香港两个资本市场共募集资金31.5亿元。

  钱怎么花?又开始考验燕京的定力。

  那几年,不少啤酒企业都开始涉足房地产等其他领域。燕京坚持认为,自己的人才、技术和管理优势都集中在啤酒领域,“要一心一意做大做强主业,不能见异思迁”。

  因此,燕京啤酒专注于拓展市场,并陆续收购、兼并了数十家国内啤酒企业。

  “燕京品牌的估值,1998年是24.5亿元,2013年已经到503亿元。”李福成为自己的坚持感到自豪,“现在燕京已经稳居世界啤酒业前八。力争到2015年,我们的年产量达到800万千升,进入世界前六。”

【编辑:左盛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