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京津冀遭遇最后一公里之困:一环环需谈的东西太多

2014年05月17日 09:08 来源:华夏时报 参与互动(0)

  “如果能多一些通往北京的路就好了。”这可能是燕郊10万“钟摆族”的共同心声。每天不亚于春运的挤车大战,让燕郊的上班族苦不堪言。

  道路并非没有,但大多数却不能开放通行。而在环绕北京的河北多县市中,这样的情况数不胜数。

  “我们也希望能尽快连接上北京,但一环一环需要谈的东西太多了。”涿州市交通局一位负责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据了解,河北目前与京津对接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共存在“断头路”里程达2300公里,县道、乡道则难以估计。

  以国家战略的身份驶入“快车道”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尽管由高层推进、规划,预计到2020年将形成京津冀9000公里的高速公路网和主要城市3小时公路交通圈,但在高铁、高速公路之下,更细微的“毛细血管”却仍面临堵塞。

  “进京”难

  5月15日清晨,跨省公交车811路河北境内最后一站燕郊酒厂站,数十人蜂拥挤上已经塞得满满的公交车,乘务员不断喊着“往里走走,往里走走”,挤不上车的人在外面使劲把车内的乘客往里推,才勉强关上车门。这一幕几乎每天早晨都在燕郊上演。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定居在燕郊的人口或已超过40万,每天有超过10万人早出晚归到北京上班。这10万上班族,基本都是通过102国道进入通燕高速到达北京。尽管只有一河之隔,被称为距离北京最近的地区,但燕郊和北京交通仅有两条路相连,其中,京榆旧线已经不太有车辆经过。

  而相对于燕郊“钟摆族”的进城需求,涿州的村落更多的是希望“村村通”甚至“乡乡通”。

  事实上,涿州有4个乡镇,95 个村与北京房山区的4个乡、28个村接壤,两地农村人口往来、婚嫁较为频繁。由于实际需求,一些村子之间慢慢就连上了,形成级别最低的村道。从北京进涿州,则通过107国道和京石高速,中间等级的公路几乎完全没有。构成道路通畅的干线、次干线,以及低等级线路,在距离北京最近的城市,却是断层的。

  “我们就希望能把中间的路给打通。”上述涿州交通局负责人表示。

  在这位负责人的办公室里,一张硕大的涿州交通规划图挂在墙上,上面的线条四通八达,有虚有实。“虚线是计划修建的,实线是已经有了的道路。有很多路在我们这里是畅通的,但到北京那边就不通了,目前能通的路也就107国道和京石高速。”顺着上述负责人手指的方向看去,记者发现虚线大多跨境而过连到北京,实线则基本止于边境线。

  “你看这条省道京赞线,是从涿州去野三坡、十渡的路,目前也只有两公里,前面就过不去。原本我们是计划从北京一个村的街道里穿过去,但是村子里不让走,还特意设了个杆子,拦着路。我们多次协调难度也很大,最后只好改规划从村外走了。”这位负责人介绍。

  事实上,不仅是这一条线路,从2008年开始,涿州就在推进4条公路与北京对接,但规划做好后,一涉及到与北京的对接就进行不下去了。

  这样的所谓“断头路”在涿州境内比比皆是。对于涿州来说,目前只能首先把自己境内的道路修起来,然后等北京方面修好后,双方再对接。不过高层的交通规划,汇集到低等级线路上,则尚需时日。

  不过,道路连接上了也不代表就能畅通无阻。

  沿着燕郊开发区煤矿路一路向西北,可以到达北京,这条路自2011年10月建成后就一直承担着当地居民改善交通的愿望。不过,时至今日,这条路在北京境内被一堵土墙封死,禁止车辆通行。一位北京路政人员表示,目前北京市等级公路进京口都设置综合检查站,涉及交通、公安、工商、检疫等多个部门。但因人手紧,这条路至今没有设置检查站,只好在交界处垒墙封堵。

  而在本报记者走访的多个边境处,铁架和石墩成了限人限车的主要工具。紧邻着京石高速的涿州边家街村村民面对着近在咫尺的高速路,不得不开车到市里经过一个大弯后再驶入京石高速,20分钟后终于到达高速路收费站口,在这里甚至能够看到自家院子里晒太阳的大黄狗。

  对此,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副巡视员赵同安认为,由于公路规划和建设安排未协调一致,影响了京津冀区域公路网互联互通和一体化发展,目前河北与京津之间仍有18条断头路和24条瓶颈路。但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则表示,道路不存在不衔接的问题,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难在想法

  断头路难修,难在共识。

  一位河北省官员对媒体抱怨:“八通线地铁到燕郊也就是十分钟车程,但就是谁也不愿意去修。‘断头路’在河北和北京交界比比皆是!”但北京交通委却认为,一旦燕郊人大量拥入北京地铁,对北京地铁承载又是一个考验。

  尽管京津冀近年来为交通一体化采取了不少措施,但受制于自家“一亩三分地”思维等因素,“最后一公里”问题仍突出。5月13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交通一体化专题会议上表示,要推动三地交通“规划同图、建设同步、运输一体、管理协同”。

  而此前4月29日的交通一体化联席会上,北京、天津、河北三地一致同意,下一步要建立联席制度,设立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联系办公室,原则上每半年开一次,同时加快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规划的编制和政策制定,推动京津冀高速公路网络等改造,推进便捷高效的城际铁路网建设,启动环渤海城际铁路、天津到承德城际铁路等工作。

  北京市交通委日前也表示,2014年年内将出台《北京交通发展纲要(2014-2030年)》。《纲要》给出了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规划的时间表:计划到2020年,形成京津冀9000公里的高速公路网和主要城市3小时公路交通圈,9500公里的铁路网和主要城市1小时城际铁路交通圈,实现首都国际机场1亿人次乘客目标和北京新机场一期工程的投入使用,着力打造京津冀“一环六放射二航五港”的交通一体化体系。

  不过,在这些“高大上”的项目中,省县乡级道路仍然难觅身影。

  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认为,接通“最后一公里”,三地政府之间做好规划和协调,不能单单关注高铁等“高大上”的项目,城际县际“毛细血管”也应当疏通好。应加强交通管理部门的协同合作,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模式,为百姓出行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交通支撑。

【编辑:宋亚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