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投资欧洲:中国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2014年06月05日 10:58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0)

  欧洲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技术供应方和第四大投资来源地,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中国企业的重要海外目标市场之一。近年来,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设不断加快,更是为中国企业投资欧洲创造了重大机遇。但考虑到中欧合作发展的时间仍相对较短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中国企业对欧投资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

  中企走出去投资的热点

  近几年来,中国对欧洲国家投资呈快速增长趋势。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2年末,中国对欧投资存量达369.8亿美元,其中对欧盟投资存量为315.47亿美元,涉及制造业、能源、电力、农业、房地产和服务业等多个领域。据国家发改委统计,2009至2013年全国发展改革部门共核准大型对欧盟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项目157个,中方协议投资额325亿美元,年均增幅达115%。

  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设提速带来重大机遇:

  首先,欧盟是全球重要的发达经济体之一,对“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据国际基金组织统计,以购买力平价计算,截至2013年末欧盟经济总量在全球中的占比为18.7%,与发达国家中排名第一的美国相比,仅有0.6个百分点的差距。从全球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看,截至2013年第三季度末欧元和英镑分别占比达24.2%和3.9%,是仅次于美元的国际货币。欧盟位居全球产业链分工上游,市场成熟透明,创新活动活跃,尤其是德、英、法等欧盟主要成员国,在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知名品牌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

  其次,欧债危机企稳、欧洲经济复苏为中国企业赴欧投资提供有利条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欧元面临着诞生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在一系列救助措施支持下,欧洲经济逐渐回暖,摆脱了长达6个季度的漫长衰退。欧洲边缘国家主权债的收益率和信用违约掉期(CDS)息差等指标走势亦表明,欧债危机导致的市场动荡已经渐趋平复。无论从宏观经济走势还是从市场景气趋向来看,投资欧洲在当前具有较高的盈利潜质以及良好的发展前景。

  其三,欧洲与中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设提速,为中国企业赴欧投资创造重大机遇。根据比利时安特卫普管理学院《2013-2014中欧投资报告》,2010-2012年中国在欧直接投资企业增长了58%至7148家,企业资产总额增长了478.5%至878亿欧元,投资国家从28个增至35个。今年3月末,习近平主席作为国家元首首次出访欧洲,充分表明了新形势下中国对欧盟、对欧洲的高度重视,出访期间我国同欧洲四国签署120多项合作协议,涉及领域广泛,充分展示了中欧合作的巨大潜力。

  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中欧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而中欧投资经贸领域的合作,又是中欧关系稳定和健康发展的基石。近年来中国对欧投资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考虑到中欧合作发展的时间仍相对较短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中国企业对欧投资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其一,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而欧盟是发达经济体,中欧经济合作由过去中国从欧洲引进资金和技术,发展到中国开始向欧洲投资,双方有一个熟悉的过程。例如,根据富而德国际律师事务所调查,欧洲企业往往因为对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相关审批程序缺乏了解,视之为中国对商业交易实施政治控制或中方买家退出交易的潜在口实,而将交易打上前景不确定的标签。

  其二,欧盟目前没有统一的外来投资审批程序,各成员国相关制度差别较大,企业完成审批程序困难。虽然近10年中国企业对欧投资步伐明显加快,并呈平稳发展态势,但受审批限制等因素影响,投资总体规模仍不算大。根据《2012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截至2012年末,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存量已达315.38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了40倍,但只占中国当年海外直接投资存量的5.9%。

  其三,欧洲国家中对中国的投资持疑虑和排斥的观念也一定程度上存在,中国企业较难获得当地的信贷支持,跨文化的冲突也在所难免。有研究表明,欧洲企业与亚太地区的买家成交平均费时108天,而与北美地区的买家成交仅需57天,在这其中,不同文化交易习惯的冲突是一项重要因素。此外,部分中资企业对欧洲国家的法律制度、社会文化也缺乏足够了解,企业的本土化经营困难重重。

  应对策略建议

  据发改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司预测,未来5年中国对外投资规模将超过5000亿美元,这将为扩大中国和欧盟各国投资合作带来许多新的机遇。中国企业应顺势而为,抓住境外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积极应对风险和挑战。

  中国企业应结合欧洲经济摆脱危机泥潭走向复苏的有利条件,以我为主、顺势而为,通过更多元化的方式加大对欧投资的规模和范围;以中欧加快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设步伐为契机,积极主动、提前布局,在进一步加强对核能、航空航天、汽车等传统重点领域投资的同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绿色环保、农业食品、卫生医药等领域,通过境外投资加快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

  在积极争取我国政府对企业赴欧投资更多支持同时,中国企业更应进一步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学习国际大型跨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成功经验,深入了解欧洲市场的商业环境及运作方式,培养富有包容性的企业文化,合理应对在欧投资面临的跨文化冲突,增强当地政府、企业以及客户对中国企业的认同感,提升本土化经营的能力,实现境外投资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当前欧洲经济复苏力度仍显不足,通缩风险持续攀升等问题,赴欧中国企业也应进一步加强国别风险管理,合理甄别投资对象,密切关注在欧资产质量面临的潜在风险,特别是对于与欧元区重债国债券相关的资产,应提前做好风险管理和应对预案。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就职于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