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李义平:着眼市场经济下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014年06月11日 11:28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经济学家李义平

  目前经济下行的压力在加大,经济数据走弱、增长速度下行。可以说,已不是简单的周期现象,而是一种结构性的衰退。从今年年初以来,国务院和各部委相继出台很多政策,尤其是上月21日,国务院批转发改委《关于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的意见》,其目的就是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

  日前,本报记者围绕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话题采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经济学家李义平,进一步解读《意见》等相关政策。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记者:客观地说,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们已提了多年,但国际金融危机的到来,尤其是2009年的刺激政策之后,从某种角度来看,一个是延缓了“转变”,另一个使“转变”显得更难,但目前,中国经济已到了必须要下决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候,不然会更麻烦。

  李义平:是这样的。中国当前阶段经济的总体特征是已经做大,但仍没有做强,而做强关乎到能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能不能持续发展的问题。

  中国GDP总量已经排名世界第二,但为什么说没有做强呢?首先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一般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模仿,第二阶段是创新,第三阶段是造就制造业的世界知名品牌。然而我们至今大量的还处在模仿阶段,制造业的世界品牌几乎缺无。其次,如果GDP可以用称秤,可以肯定的是单位美元的GDP,比如1000万美元的GDP的重量我们的比发达国家的GDP重。原因在于GDP物质构成,我们的GDP是房地产,附加值很低的制造业,文化产业和农业占比不高,在对外贸易中是逆差。发达国家如美国的GDP是知识产权产品,高精尖的制造业、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做强的标准:将一些产业提升到产业链的高端,有品牌、有核心技术、有产业话语权;能够靠自己的力量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能够摆脱资源依赖;产业结构更为科学合理,在遵循效率原则的前提下较大幅度地提高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实现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记者:这里是否有一个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怎样跨越?

  李义平:只有做强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才能可持续发展。做强是通过创新,向产业结构的高度和纵深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结构效应。城镇化充其量是经济发展的水平效应,是扩展既有的产业结构,搞不好会出现相当复杂的经济社会问题。要谨防把农民变成了流民。

  由大到强关键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记者:对中国经济而言,由大到强是中国未来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应该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这一问题更加凸显,其关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李义平:中国经济由大到强关键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们可以看到既有的经济发展方式的特点:一是粗放经营、铺摊子、上项目、投资拉动、跑马圈地;二是拼资源、拼环境、拼劳动力便宜;三是过分热衷于招商引资,对自己的制造业重视不够。模仿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四是过度依靠外需;五是靠行政力量推动,特别是地方政府之间的GDP竞赛;六是GDP崇拜,着重于经济增长的速度,而不是质量、速度与效益的统一。在这六个特征中,核心是粗放和行政力量推动。这样的发展模式其负面影响甚大,如生态环境问题、社会问题,并且由于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而产生了大量的政绩工程。

  记者:关于转变发展方式,可以说,无论是从地方还是到中央,无论是从企业还是到专家学者,都深知已刻不容缓,但这有一个怎么转的问题。

  李义平:最重要的是要着眼于市场经济下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什么叫市场经济下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市场下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企业根据变化的资源约束状况和市场走向,不断地调整、试探、创新和升级的过程,是市场力量推动的优胜劣汰的过程,是在市场力量作用下企业的自觉行动,因而更多地是微观层面的运动。政府需要做的重点是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而不是直接上项目、扮演市场主体的角色。新的发展方式的显著特征应当是创新、市场驱动和绿色跨越。

  必须坚持市场化取向的改革

  记者:很显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

  李义平:中国经济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经济体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必须有相应的制度安排,有相应的制度载体。这样的制度安排的基本点是:其一,明确产权和切实保护产权,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点。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人们面对市场时候的自愿原则和自我选择原则,才谈得上有效的交易,并防止地方政府的任意圈地、损害农民利益。其二,破除任何行政垄断,建立公平进入和有效竞争的市场规则。其三,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政府的任务就是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政府不应当直接扮演经济主体的角色,不应当频繁地干预经济,要让“看得见的手”在最小的范围内最适度地发挥作用。我们应当通过改革,建立和健全市场经济的体制,让其合乎规律地自发地发挥作用,在自发中展示必然。由这样的逻辑出发:再也不能用GDP考核地方政府了,而应当考核地方政府是否创造了公平竞争的环境,是否履行了基本的社会责任方面的职能。须知,在市场力量自发形成的GDP比地方政府在竞争中产生的GDP质量要好得多。从一定意义上讲,改革比调控更重要。长期的胶着状态会产生很多消极的问题。

  企业家是市场经济的中流砥柱

  记者:调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还是要看企业,尤其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民营企业。

  李义平: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给企业家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让企业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其潜能。企业家应当有危机意识、机遇意识、市场意识。这个世界上没有没有市场的时候,发现市场不是用眼睛看,而是用心看。工业文明的基因是精细化,如果没有核心技术,没有市场需求,仅仅有资本是支撑不了一个产业、一个企业的。不光是高新技术产业能盈利,可以说什么样的产业都能盈利,关键是你比别人做得好,你得脱颖而出。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