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钮文新:定向降准举措欠佳 实体成金融二道贩子

2014年06月17日 01:47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参与互动(0)

  文章导读: 千呼万唤之下,央行终于再次定向降准。继4月25日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县域农村合作银行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分别为2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后,央行于6月9日再次宣布:从6月16日起,对一些符合要求的商业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货币政策是“总量”政策,用来“调结构”很可能失败

  【热点观察】我看央行“定向降准”举措:方向正确 手段欠佳

  钮文新

  千呼万唤之下,央行终于再次定向降准。继4月25日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县域农村合作银行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分别为2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后,央行于6月9日再次宣布:从6月16日起,对一些符合要求的商业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这次定向降准的目标依然是针对小微企业和三农贷款,而不同的是范围扩大,并加大了消费贷款的支持力度,突出了政府经济结构调整的信念。

  笔者认为,尽管定向降准的意图明确,用心良苦,而且方向正确,但在手段选择上存在严重问题。笔者想强调的是:货币政策是总量政策,不宜承担结构性政策职能。货币政策之所以是总量政策,是因为货币政策正对的是钱,是资本,它是可以流动的。

  所以,如果一些银行为了能够满足“降准条件”而加大对小企业放贷,那小企业的贷款必然便宜,而且方便。但小企业拿到贷款再去做什么?是发展自己的企业,还是充当资金“二道贩子”?谁有能力控制?按照市场原理,资金将流向愿意出高价的、安全程度也还可以接受的方向。所以,并不是政府希望资金流向哪里资金就一定流向哪里,因为钱是活的、渠道是通的,不管你从哪个渠道放出去的水,最后都将使所有渠道的水平面相等。

  这其中当然存在巨大风险。其一,这样的政策久而久之会培育出更多金融“二道贩子”;其二,这些实业经营者成为金融“二道贩子”,它们完全不具备专业的风险识别能力,而且对抵押物的要求能力、对债务偿还的约束力都比银行差多了。所以,所谓定向降准实际在放大金融风险,也凸现中国对金融本质的认知是何等幼稚。

  只有财政政策、产业政策才是结构政策,因为这样的政策不可能从一个行业扩散到另一个行业。但钱可不一样,跨行业相互借用不存在技术障碍,不存在行业壁垒。

  用总量政策调结构,最终失败的例子少吗?比如房地产,中国金融业一直对其高度警惕,一直试图采用结构性金融政策限制资金大量流向房地产开发。但起到效果了吗?没有。因为,资金一定流向收益高的方向,而房地产企业融资开出的条件极具吸引力。如果政府不是从产业和税收政策方向压低房地产企业利润空间,仅仅从金融角度入手,那一定无效。同样,央行总是以房价过高为由紧缩货币,这就更是严重的失败。因为,房地产不过是总体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房价过高的根源在于“土地财政”,它不是紧缩货币可以解决的问题。为了房地产一个领域的问题而实施紧缩货币政策的结果是:经济的所有领域陪绑,严重压抑了中国经济内需,使中国经济越走越虚弱。

  希望总量政策调整结构性经济问题,无异于“医治所有疾病都采用放化疗”,这怎么得了,中国经济需要付出多大代价?桥归桥、路归路,中国必须让政策归位,总量与结构政策清晰明了,不能相互替代或错位使用。

  当中央财政收入尚不足以支付地方政府预算,而地方政府也无法摆脱土地收入的时候,中央是不是可以考虑上收全部土地收入,在此基础上,审批并支付地方政府预算?

  (作者系CCTV证券资讯频道总编辑)

【编辑:吉翔】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