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公积金管理亟待分步“动好手术”

2014年06月19日 15:07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近日,北京、上海、武汉等地相继放宽公积金提取制度,引来一片喝彩。

  公积金使用带来的纠结和争议可谓由来已久,一句“劫贫济富”更是概括出公众对于公积金使用的质疑。

  一方面,房价高企导致低收入人群很难实现购房需求;另一方面,多地公积金被限定于买房才能使用,或退休才能提取。二者“夹生”之下,衍生出对于公积金想用的得不到,不太依赖的反受保障的“怪象”。

  公积金使用高门槛背后,还沉睡着庞大的沉淀资金。

  据统计,2012年,北上广三地住房公积金沉睡率在10%~15%之间,其他城市更甚。缴存余额高企,自己却未享受到实惠,不怪乎公众会质疑“我的公积金去哪儿了”?各地纷纷爆出的公积金被挪用或贪污的消息,无疑揭开了这个问题的冰山一角,而大笔资金存量无法物尽其用更是让人痛心。

  似是听到了声声争议,各地开始陆续降低公积金提取门槛:或是给低收入人群开启绿灯,或是拓宽公积金用途,或是提高提取额度……每一项尝试的确值得叫好,管理部门正逐步归还公众对于自有财产的支配权,同时也在想方设法激活资金存量、降低沉睡率,以往的公积金使用“困难户”终于盼来丝丝曙光。

  往日服务“高富帅”、“白富美”的公积金如今接上“地气儿”,也让人有更多期待。

  事实上,除了公积金提取这种争议较小的环节外,公有制企业人员补贴较高,非公有制企业人员补贴较低甚至不受补贴的缴存现状,也让人对公积金三字之中的“公”字产生质疑。

  沉疴背后自然有难以破解的利益牵扯和博弈,但既然降低提取门槛已为公积金制度渐进改革绘出了方向,如何给长期管理机制“动好手术”,进一步缩小政策和实际需求之间的鸿沟,恐怕是公众对政府智慧的下一步期待。

  与此同时,门槛降低背后笔者也嗅到了些许尴尬。公积金设定之初本是为了“用于职工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解决公众的住房需求。随着现有制度的局限性导致不公现象的滋生,本应专款专用的资金现在“灵活应变”放宽了用途。

  从短期来看,这确是利民、便民之举,而从长期来看,如何做到公积金保障住房、其他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医疗、教育等民生需求,恐怕是对政府可持续管理能力的进一步考验。(文/万方)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