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东莞离“以房养老” 有多远?

2014年07月03日 10:41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东莞房价相较一线城市处于价格洼地,“以房养老”并不诱人。南方日报记者 胡国球 摄

  日前,中国保监会公布,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城正式开展“以房养老”试点,试点时间从2014年7月1日起至2016年6月30日止。虽然东莞没被列入试点范围,此政策一出,仍引起业内人士众说纷纭。

  业内人士表示,“以房养老”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东莞人传统家庭观念较重,“以子养老”为主,若试点范围扩容至东莞,现阶段本土人未必能接受。另外,房屋在反向抵押时的价值较难评估,细节问题值得商榷。

  本地人青睐“家族养老”

  截至2013年12月,东莞市户籍人口达188.93万人,若以户籍人口为基数,60岁及以上的为老人界线,按增长率13%计算,可得约24万名老人。另外,全市敬老院31个,敬老院供养老人1231人,即每间敬老院约40个老人。由此可看,在老龄化颇为严重情况下,东莞老人到养老机构的养老的占比、人数甚少。

  老人会选择怎样的养老方式?若“以房养老”落地东莞,东莞人能否接受这种养老方式?为此,记者分别以30—40岁40—50岁、50—60岁、70—80岁三个不同年龄层的人们开展调查采访。

  在走访的过程中,记者发现大多数人难以接受“以房养老”,普遍认为房子是手中较有价值的资产,该留给子孙后代。

  在养老方式上,人们大多会选择家庭养老,其次是居家养老,再者是社区养老,最后才考虑“以房养老”。

  东莞中原研究部总监车德锐认为,东莞人对“以房养老”需求不强,一是本地人有较高的经济实力,另外来务工者和生意人群最终会选择返乡养老。一般会选择“以房养老”的人群或是手中有价值不高的低档商品房而膝下无子的老人;或是老人与子女名下各有房产的。

  为了进一步核实情况,记者走访了老龄人口较多的中堂镇。据该镇区的社工透露:“中堂60岁以上的老人达12000人,其中选择居家养老的达1000人,大多数老人选择家庭养老,极少数老人选择养老院。”

  “东莞的家族观念很重,即使有孤寡独居的老人愿意‘以房养老’,他们家族的亲戚也会反对。”一位中堂本地人说道。“孤寡独居的老人的房子很破旧,历史久远,如果反抵押可以值多少钱?这得打个问号。”

  事实上,国人推崇“以子养老”,大多老人也认为养老不需要很多资金,更需要的是亲人关怀和照顾,若将房子反向抵押,老人和子女之间或会产生间隙。再加上,东莞人血脉情缘紧密浓厚,子女亲戚众多,养老方式更是可扩大为“家族养老”。

  一位东莞义工介绍:“居家养老是仅次于家庭养老的方式,早在2006年东莞就推行居家养老,无偿或低偿服务符合条件的老人,老人可以住在家里,义工会定期为符合条件的老人清洁、居家看护、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法律援助等。现在的养老方式那么多,老人较少选择以房养老。”

  “以房养老”只是多一种选择

  “出租房子比把房子反抵给金融机构更有安全感。”一位63岁老石龙人周先生分析,“我家有两套房,一套是单位分三房一厅的福利房,一套是自建房。我把福利房出租出去,每月可收房租1200元,比‘以房养老’省心,最后房子还可以留给子女。”

  “我可以把城区的房子卖了,然后在生活环境好的镇区再买一套房子,剩下的钱也可以社区养老。”一位54岁吴女士表示自己有更多的方式处理房子,让自己获得更多的利润。

  周女士认为,资产市场增值大于银行增值,因为市场在不断调整,市场结构在不断变化,而银行受限于条条框框的设置。“若通过‘以房养老’获得更多的利润,还不如投资其他高效的理财产品。”

  对此,建设银行私人财富顾问万辉斌表示,“以房养老”可能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可借鉴美国成熟的经验,但是对金融机构来说,如何评估房子价值、老人身体状况、产品利率等各项细节性的问题需要规定来处理。

  一位本地房产研究专家也表达类似观点:“以房养老”针对个别的群体,让有需求的人多一个选择,在现有的养老机制下可作为一个“补充”。

  广东省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詹奇岳认为,目前中国房子在过剩的情况下畸形发展,“以房养老”让金融机构不好评估房子的价值,导致房子的评估价值对老人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东莞瑞锋置业市场研究部经理李玲玲表示,东莞短期内较难落地“以房养老”,养老地产适合在人口密集度非常高且城市化水平很高的一线城市,即需要具备三个条件:高房价的城市,高潜质的房屋,高素质的老人。东莞的房价相较一线大城市还处于洼地,房子的反抵押贷款金额或是没有大城市诱人。

  “‘以房养老’的设想很美好,联动金融、房地产、养老三者互动,但是金融机构追求更多的是利润,”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从目前的社会观念、政策环境、房地产市场来看,以房养老真正落地不太成熟。对有资金需求的市民,金融机构也可以引导其通过其他的投资方式获取养老所需的资金,市民也不会失去对房子的拥有权。”

  ■聚焦房产年限仍待解?

  在以房养老中,最为关键的问题莫过于土地使用权限只有70年的问题。据悉,《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而自动续期并非免费续期。

  金信联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推行的住宅用地70年年限也是保险公司和银行等金融机构普遍担忧的问题。70年产权后,老人补缴大笔土地金能力有限,不免由金融机构来承担。当老人年迈将房产抵押时,以房养老商品房的使用年限大都已经不长,而当老人身故后,房子的使用年限更是所剩无几。金融机构依靠剩下的使用年限来补偿已支付的养老金成本,一方面所能承受的给付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所承担的风险比较大。如此一来,金融机构所能获得的利润更是有限。

  ■专家“以房养老”寄望下一代

  以房养老最关键的是观念问题,父传子,子传孙,成为历代人的传统理念,东莞是血缘关系紧密的城市,传统观念更是根深蒂固,即使老龄化日趋严重,这一代在思想层面上还是难以接受以房养老。

  广东省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詹奇岳认为,这一代人的传统观念较重,较难接受以房养老,可寄望于下一代。随着时间的推移,下一代人观念或有所改变,并且手中有好几套房的,或可以接受以房养老。

  东莞合富辉煌市场研究部副总监李兴旺表示,中国人的保险意识较弱,老人的理财观念不强,以平稳过渡为主。

  东莞瑞峰置业市场研究部经理李玲玲认为,虽然以房养老在国外已经有成熟的操作经验并被广泛接受,但在中国,受传统观念、产权继承或致以房养老短期内成小众。对于东莞来说,具备参与以房养老的人口基数不够大,东莞人的传统观念比较强很难接受新事物,且东莞居住环境好,居民收入高、社会福利也不错,现有的条件完全可以安享晚年,如果落地接受度不会太高。

  ■延伸

  开发商可考虑养老地产

  “以房养老”涵盖金融、房地产、养老的互动,政府应该做好统筹的角色,制定相关的规则,让更多社会力量加入。而且,以房养老只是养老体系的补充,在老龄化日趋严重的时候,政府需要支持和完善养老设施配套、居家服务网络、医疗卫生设施、养老服务、养老地产等细节性问题才是关键点。

  据悉,政府除重点发展3%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完善制度建设达97%。广东省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詹奇岳认为,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时代,养老地产或更加符合中国的现状。而养老地产的第一属性是地产,第二属性是养老。养老地产里面的配备还不是特别到位,至今未出现养老社区。

  为此,记者采访了东莞部分开发商,一探他们对养老地产的看法。

  联华国际皇马郦宫常务副经理张剑敏认为,养老地产是一个新兴的产业,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去搞配套、服务、医院、医护等设备,需要政府的配合,需要资源的协调,在东莞落地较难。

  海德东方营销管理部经理胡建则认为,养老地产是新的发展趋势。

  富通地产总经理助理梁兰凌表示,养老地产很多时候只有开发商在做,效果不是很好,养老社区中各种配套要跟得上,如医疗护理、房子有专门的设置等。

  日前,广东省房协养老地产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曾远明就养老地产发表看法,而开发商进入养老市场的第一步,应建立“适老化社区”,而非建设养老小区。通过在旧项目中改造长者日托中心,或在近郊的新项目当中提高适老化住宅比例,重点建设养老配套设施,是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的两大路径。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叶永茵 记者 郝金朋

【编辑:汪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