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目标价格倒逼 产业链中游企业担心“两头受堵”

2014年07月09日 10:03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央广网财经7月8日消息(记者晏琴 实习记者梁照悦)实施棉花、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后,国家不再干预市场,种植户们担心采购企业压价收购,而采购企业却担心自己成“夹心饼干”,一头农民惜售,另一头下游企业又不愿意采购。系列报道《农产品目标价格新政登场》今天播出第三篇《产业链中游企业担心“两头受堵”》。

    尽管目标价格补贴给种植户们吃了一颗定心丸,但新疆库尔勒市棉农阿布力肯仍有担心:

    阿布力肯:担心收购商给我们压级压价,反正国家有补贴,我们就担心这个。

    对此,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工作人员表示,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下,流通企业很难做到随意压价。

    发改委:从目前情况来看,棉花也好、大豆也好,它的加工能力都是过剩的,换句话说,没有一家或者几家企业能够形成一个垄断的地位。

    流通企业进一步表示,现在农产品都有期货市场,每天的市场价格都摆在那儿。从棉农那里收棉籽再加工成皮棉,卖给下游的纺织企业,在新疆库尔勒新丰普惠棉业财务负责人陈卫君看来,这次改革面临最大挑战的,不是农民,而是像他们这样的中间轧花企业。

    陈卫君:现在棉农嫌我们价格低,纺织企业又嫌我们价格高。我们中间成本,9月份贷款到6月份销售,一吨棉花光利息就要8、900块钱。

    新疆兵团第二师棉花集团总经理麦新卫坦言,执行收储政策以来,流通企业躺在政策怀里睡了三年大觉,加工出来的棉花直接卖给国家,现在他们需要重新和上下游对接。

    麦新卫:有目标价格支撑,有政策主导作用,棉农心理预期和市场的接受程度,他有一个碰撞和接轨的过程,不是像过去一下子接轨。

    为了更快融入市场,新疆尉犁县棉麻公司负责人吕秉正说,他们已经主动到浙江、江苏等用棉大省对接客户,但情况并不乐观。

    吕秉正:棉纺厂比较好做的时候他们会主动来找我们,今年好多客户根本就不出来,也不囤货。

    “说白了还是吃不准价格”,福建泉州一家纺织企业负责人道出了下游采购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国家大量的储备棉就像一个堰塞湖,什么时候抛,用什么价格抛,影响非常大。

    纺织企业:我生产出来的产品成本高,跟国外的棉纱没有竞争力,我就不敢生产,我就不会去储备棉花。目前大多数棉纺企业开机率只有50%。

    和棉花领域一样,大豆加工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黑龙江九三集团市场部经理张晓杰心里没底,她担心今年很有可能是加工一吨亏一吨。

    张晓杰:我们出的价格农民不认,农民想要的价格我们卖都卖不到,怎么收?无论从现货还是新大豆来看,对今年价格并不看好。

    中间企业希望政策也能惠及他们,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主任李国祥表示,三年的政策福利不仅扭曲市场,也滋长了企业惰性。目前农产品加工企业产能过剩,正是行业调整洗牌的契机。以大豆为例,2012年年底油脂加工行业产能达到1.39亿吨,约是大豆产量和进口量之和的两倍。

    李国祥:过去那种只要开工就能够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实行目标价格之后,加工企业不管是棉花大豆,已经到了通过竞争扩大效益的阶段。靠政策拯救所有企业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