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京津冀三地产业发展须防“同质化”

2014年07月15日 01:36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尽管北京制造业转移面对诸多障碍,但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和政府官员表示,未来如果国家层面能够加强顶层设计和整合能力,对北京制造业转移明确路径,多维度理顺发展链条,形成上下游联动机制和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北京制造业转移“突围”仍有可行路径。

  有关人士建议,在经济发展层面,京津冀应加强产业规划的一体化,依据各自优势做好产业定位和分工,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区域经济朝着高端、生态、绿色的方向发展。专家表示,目前京津冀三地产业发展仍存在同质化发展、恶性竞争等不良现象。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说,现在北京发展了大量汽车产业,天津也搞汽车产业,而河北钢铁产量过剩,却缺少终端产业,这样的产业布局是不科学的。此外,北京有石化,天津和河北都搞石化,不仅产业同质化,也对区域大气环境带来很大危害。

  对此,明确京津冀三地制造业价值链分工成为首要工作。有专家提出,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一个重要着力点在于分工,无论哪个产业,只要是符合北京资源特点的研发、设计、营销等环节都可以留,只要是符合外埠区域成本导向,产业配套能力都可以转出去。低端产业也有高端环节,高端新型产业也有低端制造环节,不能一概而论。

  在对三地产业进行基础定位分工的框架下,三地应以市场为主导形成价值链分工,在生产、销售、研发等各环节上形成合理布局,而非通过简单行政手段将某些产业全部转移出去,这样一方面会增加企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根据三地特点优化分工。

  盘古智库研究员易鹏说,企业走出北京利大于弊,随着北京商务成本的持续走高,及城市定位角色的改变,不符合核心功能定位的企业会越来越边缘化,反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可根据自身利益,理性选择落户地,推动自身的跨越发展。

  同时,应突出比较优势,防止不同层次恶性竞争。针对一省多地争夺一个产业的现象,多位受访专家表示,三地产业协同发展应结合自身经济产业结构和特点,突出各地的比较优势。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理事贾新光认为,如果北京的汽车产业转移,就可以选择有汽车工业上下游基础的保定作为承接地,而不是选择一个新园区再造一个汽车基地。与此同时,三地基层干部也表示,希望出台针对土地、税收的统筹协调政策,以防三地在“有形之手”上恶性竞争。

  另外,有专家提出应改变公共服务和优质资源的单向流动,防止北京继续拥有既对企业有资源吸引力,又对劳动力隐性补贴的虹吸效应,这是对三地产业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天津社科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蔡玉胜说,疏解存量需要一个过程,但北京首先是要下决心控制住增量,不能再像以往那样靠首都资源大搞招商引资、引进企业总部了,否则疏散的产业和人没有引进的多,将长期把三地拖入恶性循环。

【编辑:官志雄】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