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药集团充当国企改革试点排头兵

在“国资委‘四项改革’”试点名单于15日出炉后,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下称“国药集团”)入围“中央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和“中央企业董事会行使高级管理人员选聘、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三项职权试点”。
作为国内医药健康领域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全、综合实力最强,同时也是我国唯一一家进入世界500强的医药企业,国药集团的一举一动向来是国内医药行业的风向标。如今,面对这一轮新的试点改革,国药集团将如何运作?且看南都君为大家仔细梳理。
扒一扒国药集团的家底
目前,国药集团旗下有国药股份、国药一致、天坛生物、现代制药4家A股上市公司,以及国药控股、中国中药2家香港上市公司。截至2014年7月22日收盘,上述6家上市公司总市值已经超700亿元人民币。
据国药集团新闻发言人石晟怡介绍,国药集团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中,已不乏成功的案例。2003年1月,国药集团与上海复星医药集团成立国药控股有限公司,之后七年营业收入从81亿元增长到471亿元,迅速占据国内医药流通第一位。目前国药控股市值位列全球医药分销企业市值第四位。
在港上市的中国中药也是与民营企业共同搭建资本及产业平台的混改先例。国药集团于2012年9月收购在港上市的民营中药企业盈天医药,后者改名中国中药后,已被国药集团定位为国药的唯一中药整合平台,未来目标是打造1000亿规模。
据国药集团方面介绍,截至2013年底,国药集团企业总户数为648户,其中与民营资本、地方国有资本、外资资本等实施混合所有制的企业为543户,占集团总户数的83.4%。
2003-2013年,国药集团营业收入年平均增幅31%,利润总额年平均增幅42%,总资产年平均增幅32%。2013年营业收入超2000亿元,位列世界500强排行榜第357位。
国药目前以预防治疗和诊断护理等健康相关产品的分销、零售、研发及生产为主业,拥有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医药流通配送网络和与国际水平接轨的30个配送中心,并承担了80%以上的国家免疫规划用疫苗的生产任务。
国资委
“混改”六大方向
据国资委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彭华岗介绍,混合所有制试点,主要是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有效路径,未来主要方向是:一是探索建立混合所有制企业有效制衡、平等保护的治理结构。二是探索职业经理人制度和市场化劳动用工制度。三是探索市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四是探索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五是探索对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有效监管机制。六是探索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有效机制。
国药系
同业竞争问题待解
目前,国药系内部的整合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以国药股份为例,其实际控制人国药集团在两年前即曾给出《关于避免国药集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同业竞争的承诺》,集团进一步承诺将以国药控股作为医药商业运营最终唯一平台,推动内部与国药股份业务和资产的整合,在未来5年内尽快解决同业竞争的问题。
此外,由于国药控股作为业务范围涉及医药批发、零售等各个方面的大型医药商业企业,在未来的业务发展中,存在与国药一致在细分经营地域上形成交叉的可能,为避免这种经营地域交叉可能带来的潜在同业竞争,国药控股此前还为此专门作出过承诺。
“混改”再进一步
2014年6月底,复星医药董事会通过公司投标摘牌国药控股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国控医投)35%股权的议案,被外界普遍认为是国药集团加速“混改”的一个迹象。
复星医药此次参与投标摘牌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于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的国药控股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35%的股权,出资约2亿元。公开资料显示,国控医投成立于2013年11月,为国药产投与国药控股下属的医疗服务投资平台。若此摘牌交易完成,复星医药将取得国控医投35%的股权,国药产投和国药控股分别持有40%和25%股权。
国药试点三项职权改革将提速
国资委将国药集团选为中央企业董事会行使高级管理人员选聘、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三项职权的试点。国药集团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将积极推进中央企业董事会行使三项职权(高管选聘权、业绩考核权、薪酬发放权)的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通过建立和完善集团高管人员选聘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和薪酬制度,科学评价高管人员的绩效,增强国药集团董事会的独立性、权威性和有效性,强化董事会在集团经营决策中的主导作用。
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完善董事会对集团高管人员绩效考核的指标和方法,充分考虑医药行业的各种特点,科学设计考核指标和权重。根据国资委统一的试点指导原则,在集团内进一步建立完善市场导向的高级管理人员选聘、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机制。
“混改”重点:非上市全资子公司
国药集团新闻发言人石晟怡透露,“国药集团已经在草拟相应的试点方案,并将报国资委审批。”由于“加快推进集团内没有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全资子企业尽快改革”的方向已经明确,且国药集团目前旗下上市公司已经进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分析人士就指,未来不排除国药集团旗下非上市公司引入社会资本。
据南都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国药集团旗下有中国大冢制药、华瑞制药、西安杨森、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苏州胶囊有限公司等20多家与外资药企合作的参股公司。也就是说这些公司预计参与改革的可能性已经不大。
真正有可能实施“混改”的,将主要集中于国药集团全资的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中国国际医药卫生公司、中国医药工业有限公司、中国科学器材公司、中国药材公司等子公司或二级子公司。
南都记者 马建忠 实习生 方京玉 张昕
>相关新闻:
>经济新闻精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