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7月汇丰制造业PMI初值创新高 调结构是当务之急

2014年07月24日 16:34 来源:央广网 参与互动(0)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7月中国汇丰制造业PMI初值52,创18个月新高,高于51.0的预期。这也是连续第二个月制造业指数高于50的分水岭。高于50的PMI意味着制造业活动处于增长而非萎缩的状态。4月以来,中国政府秉持稳增长基调,陆续出台定向降准等微刺激措施。

  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7月经济活动继续改善,表明此前推出的微刺激措施仍在释放其影响。预计未来几个月内,决策者将维持宽松政策立场,以巩固经济复苏。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上周表示,中国经济增长略高于或略低于7.5%的目标都可接受,只要经济能带来新的工作岗位和更高的薪水。

  受到政府微刺激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在二季度略快于预期。但一些分析师表示,经济的复苏很大程度上依赖政府的帮助。

  经济学家相信,在房地产加速降温的情况下,北京很可能进一步推出刺激政策,以接近7.5%的增长目标。四月来,中国陆续推出刺激政策,包括定向降准、要求地方政府加大支出以及加速铁路以及保障房建设。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银河期货研究中心首席宏观经济顾问付鹏对此进行评论。

  经济之声:汇丰制造业PMI的持续回升能否说明经济回暖日渐明朗,政策加码概率下降?

  付鹏:这说明前期政策的效果已经通过PMI的官方数据体现出来了,尤其是汇丰的PMI更多的反映是一些中小企业的情况。从现在来看,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实际上承受压力比较大的是这些中小企业,如果它的订单情况和复苏情况都比较乐观,那么相对来讲经济复苏的迹象是比较明显的。四月份之后的微刺激,还有稳增长基调,现在来看政策的效果已经逐步体现出来。后期从官方的态度来看,要保持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尽量避免经济大起大落,政策后续的预期对于整个经济延续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尽量不要产生经济复苏了以后微刺激的政策就逐步的取消的情况。

  经济之声:这样才能够让我们的经济有一个逐步的回升。所以说汇丰7月PMI应该说透露出两个信息。一是宏观经济企稳复苏,力度可能是强于预期的。另外就是指数当中特别关注到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经济状况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改善,这样一个稳增长的目标已经达成。但是产能过剩还有房地产调整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可能周期性的行业表现会依然比较的困难,甚至有经济学家分析在房地产加速降温的背景之下,北京很可能会进一步推出刺激政策来接近7.5%的增长目标,您觉得这种可能性大吗?

  付鹏:房地产包括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被淘汰,在这一轮的经济结构调整中是重中之重。我们不再提刺激政策,而是提出微刺激,有些行业我们要支持,有些行业还是要从紧。我觉得这个政策短期内大幅度松码的可能性不大,虽然现在各个地方政府由于自身的差异性和利益驱动,导致对于限购有所松绑,但是北上广深目前来讲可能还不大,可能会采取这样的政策去力保区域经济的增长。因为从政策的态度上来讲,这些地方调结构的任务要远远大于增长的速度。

  经济之声:接下来我们回到7月PMI汇丰指数,来看一下它的分享指标。新订单指数达到53.7%,也是创出了18个月的新高,就业指数虽然说有所改善,但是这个就业指数依然还是低于50的荣枯分水岭,意味着制造业的岗位还在不断的减少。而我们注意到上周李克强总理表示,中国经济增长略高于或者略低于7.5%的目标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只要经济能带来新的工作岗位和更高的薪水,那从这个分向指标,就业的指标来看,这个问题应该如何来解决呢?

  付鹏:我觉得这也是制造业面临转变的一个结果。以前的制造业过多依赖于劳动力,但是劳动力的成本逐步上升,和生产效益之间的这种替换关系本身就会发生,所以现在很多的制造行业已经开始采用全自动或者半自动的生产线来替代原有人工生产。看到的结果可能是制造业有复苏迹象,但是中国现在产业结构的调整还有一个内部的调整结构,就是从东向西的调整过程,现在关键是东部的就业,如果随着经济增长而增长,那就说明东部更多的是在从事质量上的提升,我们还是要看中西部区域的就业增长情况。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