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经济仍面临"下限保卫战" 铁路货运量逆势回升

2014年07月29日 08:49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6月工业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和银行中长期贷款三大实体经济指标陆续公布,总体趋降。再参考柴油产量及煤、钢、水泥价格等指标,以及7月高频用电数据,多方专家认为,当前中国实体经济面临的困难情况并未出现明显改观,要想完成7.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预计下半年仍需进行“下限保卫战”。

  尽管6月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继续加快,但是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速却从5月的5.5%回落至5.1%。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欧阳昌裕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6月工业用电量增速有些许回落,预计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仍然会比较大“因为高耗能产业用电增速还是处于正常偏低,按照惯例,经济回升时,高耗能产业用电增速应该是正常偏高”。从旬度数据来看,7月形势更不容乐观。据海通证券介绍,7月中上旬发电量同比增速仅为1.9%,创下了近3年来的新低。欧阳昌裕预计,7月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将回落至4%左右。

  中长期贷款数据也与整体信贷数据出现背离。央行数据显示,6月新增人民币信贷1.08万亿元,明显高于5月的8708亿元,超过此前市场预期。然而,6月中长期贷款新增规模仅4678亿元,低于上月5500亿元的水平,在新增人民币信贷中的占比也从5月的63%回落至43%。平安证券认为,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超过此前预测的上限是近期相对宽松货币政策的体现。值得注意的是,超预期的部分主要来自于企业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新增规模却低于5月的水平,原因可能包括企业中长期投资意愿仍不强烈,企业有一定的降息预期和银行由于较低的风险容忍度减少了对中长期贷款的投放。

  三大实体经济指标中唯一回升的是铁路货运量。6月,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完成30843万吨,同比减少1.4%,虽然仍在负增长,但是降幅低于5月的3.07%。

  除了上述指标,其他一些反映实体经济走势的经济指标表现也不尽如人意。

  譬如一季度国内柴油销量同比下降3.2%,虽然二季度略有改善,增长了1.8%,但隆众分析师薛群指出:“到现在为止柴油市场都不是很好,综合来看,下半年柴油仍会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宏观产业结构调控会继续影响柴油消耗。”

  再观港口吞吐量数据。上半年沿海及内河港口完成吞吐量31 .86亿吨和13 .43亿吨,同比增幅分别仅为6 .6%和1 .2%,远低于去年同期的9 .2%和9 .7%。另据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监测,二季度中国航运景气指数为93 .87,较一季度微涨3.48点,仍处于不景气区间;中国航运信心指数为80 .55点,再次出现较大幅度下滑,跌落至较为不景气区间。

  在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债券研究员姜超看来,货币超增才是二季度经济反弹的主要原因。他说,广义货币量(M 2)增速从3月的12.1%反弹至6月的14 .7%,2 .6%的季度增幅在过去10年中仅次于2009年的4万亿时期。2014年上半年新增M 2已经超过10万亿元,远高于去年同期的8万亿元,也首次超过2009年上半年的9万亿元。从月度角度观察M 2的超增,以4月、6月最为明显,而这两个月的货币超增与国外部门、国内居民企业和政府部门均无关,主要源于金融部门货币创造。也就是说,在实体经济需求乏力的背景下,二季度中国经济通过再度加杠杆带动了经济反弹。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彦斌表示,2014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态势低迷,在政府相继出台的微刺激政策推动下,再加上欧美经济复苏促使外需逐步好转,经济增长出现底部回升的微弱迹象,但是复苏势头并不稳固。目前中国经济具有明显的刺激依赖症,因此微刺激有其必要性。他建议,货币政策在保持定力、避免重走全面宽松老路的前提下,适度加大定向宽松的广度和力度以避免经济增速过快下滑,并加强预期管理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财政政策略微偏松,允许赤字率突破政府工作报告制定的2.1%的标准,加快推广公共私营合作制(PPP)和市政债等公共基础设施融资模式,加大减税力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2014年经济增速预期目标之所以不变,是因为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第一,有利于稳定社会预期。第二,有利于为转方式和调结构、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的宏观和微观经济环境。第三,经过努力,今年经济增速预期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但是近三年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确实较大,所以宏观调控还要年年打“下限保卫战”。

  北京大学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则提醒说,考虑到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政策措施的实施必须兼顾当前和长期,要警惕微刺激政策走样,最终变成强刺激。

【编辑:种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