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反垄断“剑指外企”是表象 规范市场是根本

2014年08月14日 09:36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参与互动(0)

  反垄断“剑指外企”只是表象,其根本在于规范我国“不充分”市场经济中产生的乱象,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性

  - 刘国强

  7月以来,中国政府有关部门针对境外企业进行反垄断调查的消息接踵而至。高通、微软、奔驰、奥迪等在通信、科技、汽车领域几成一方霸主的外资公司,目前正身处反垄断风暴中心。一些境外机构和媒体认为中国政府此举借专为打压外企,以保护国有品牌。笔者认为,从一般意义上说,反垄断不应存在身份歧视,而应以规范市场为立足点,以客观、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其商业行为,对国企、外企、私企都要一碗水端平。

  从现实环境来看,则不必讳言,针对外企进行反垄断调查是合理的。

  首先,外企品牌可以凭借在资金、技术、渠道、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优势,取得市场支配地位,进而采取诸如收取歧视性的高价、搭售、拒绝交易、联合抵制等垄断性商业措施。

  其次,我国长期实行的招商引资政策,给予了外资企业许多不符合市场公平原则的优惠,跨国公司往往享受超国民待遇,对其监管和约束较为薄弱,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其习惯了对中国市场和国际市场采取双重标准。

  如果认真分析背后的原因,可以看出,反垄断“剑指外企”只是表象,其根本在于规范我国“不充分”市场经济中产生的乱象,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性,也为我国宏观经济的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奠定基础。

  这次反垄断调查也在这方面收到了效果。奥迪最早做出表态,他们已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停止违规做法,并表示将继续规范其经营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在反垄断调查之后,这些价格最高可达国际市场四倍的豪车将有明显的价格回落,而对高得离谱的汽车零配件价格,也有多家企业表示将采取降价措施。这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中国汽车消费者的利益。

  而从市场规范这个根本点来看,这样的反垄断行动虽然声势颇大,但仍远远不够,还需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避免反垄断成为运动式执法,而应使其成为市场监管的常态,要对企业市场垄断经营有据可依,并能提前进行约束;二是反垄断不应只停留在反价格垄断上,而是应该着眼于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放松行政性保护和干预政策,保障不同性质企业主体的平等竞争;三是转变反垄断机制。当前中国反垄断工作由发改委、商务部、工商总局三个部委负责,机构庞杂,难以协调统一,也使反垄断的行政执法色彩十分突出,而司法诉讼却相对薄弱。

  如果我们把“剑指外企”反垄断视为中国市场走向规范的信号,那么,我们后面确实有太多的机会,来证明这一切确实与“排外”无关。

  (作者系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编辑:秦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