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自主品牌躺着中枪遭遇生存危机

2014年08月26日 09:30 来源:中国质量报 参与互动(0)

  近段时间来,汽车业最大的新闻莫过于国家发改委的反垄断风暴了。上周,国家发改委对日本企业依法处以12亿余元的天价罚单更是让国人感到兴奋,这固然有一些民族的情结在里面,但更多的是对反垄断做法的叫好。这12亿余元的罚款包括对日本住友等8家零部件企业价格垄断行为依法处罚8.3196亿元,对日本精工等4家轴承企业价格垄断行为依法处罚4.0344亿元,合计罚款12.354亿元。

  对垄断行为依法从重处罚

  据国家发改委查实,在2000年1月至2010年2月间,日立、电装、爱三、三菱电机、三叶、矢崎、古河、住友等8家日本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为减少竞争,以最有利的价格得到汽车制造商的零部件订单,在日本频繁进行双边或多边会谈,互相协商价格,多次达成订单报价协议并予实施。价格协商涉及中国市场并获得订单的产品包括起动机、交流发电机、节气阀体、线束等13种。经价格协商的零部件用于本田、丰田、日产、铃木、福特等品牌的20多种车型。截至2013年底,当事人经价格协商后获得的与中国市场相关的多数订单仍在供货。

  另外,在2000年至2011年6月间,日本4家轴承生产企业不二越、精工、捷太格特、NTN在日本组织召开亚洲研究会,在上海组织召开出口市场会议,讨论亚洲地区及中国市场的轴承涨价方针、涨价时机和幅度,交流涨价实施情况。当事人在中国境内销售轴承时,依据亚洲研究会、出口市场会共同协商的价格或互相交换的涨价信息,实施了涨价行为。

  国家发改委经查证认为,日本8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和4家轴承企业涉嫌达成并实施了汽车零部件、轴承的价格垄断协议,违反了我国《反垄断法》规定,排除、限制了市场竞争,不正当地影响了我国汽车零部件及整车、轴承的价格,损害了下游制造商的合法权益和我国消费者利益。两个案件中,当事人多次达成并实施价格垄断协议,违法行为持续时间超过10年,违法情节严重,国家发展改革委依法予以从重处罚,同时对主动提供重要证据的相关当事人适用了《反垄断法》减轻或免除处罚的条款。

  日企反应迅速表示痛改前非

  12.35亿元的处罚可以说是国家发改委对反垄断开出的“最大罚单”了。记者日前在发改委的网站上了解到,罚单开出后,这12家涉案日本企业均提出了整改措施,包括立即根据中国法律对销售政策和销售行为进行整改;对公司全体成员进行反垄断培训,确保员工行为符合中国法律要求;消除过去违法行为的后果,主动维护竞争秩序,并惠及消费者。

  这12家日本企业均在各自的官方网站上对处罚作出了回应,大多表示会全力配合发改委反垄断调查,制定改善措施,今后严格遵守《反垄断法》。日本精工株式会社回应表示,公司内部已经过调查该轴承问题,并会全力配合中国政府调查。

  此次被免罚的日立汽车系统表示,由于日立汽车系统全面配合国家发改委的调查,并且主动报告并提供重要证据,最终被免除罚款等一切行政处罚。住友电工提到,本案系被认定2009年之前实施了订单协调行为而受到的处罚,但公司已于2010年6月制定了《竞争法合规规程》,强化集团竞争法合规体制。而包括三菱电机、住友电工、爱三等企业都在回应中明确表示,缴纳罚款不会对公司2015财年的合并业绩预期带来影响。捷太格特、三叶、NTN等企业则表示,缴纳罚款对公司2015财年的合并业绩预期产生的影响正在评估中。

  据了解,在被罚的8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中,电装、精工、矢崎、三菱电机以及三叶等公司此前在美国就曾因垄断行为被罚。据有关专家介绍,全球汽车产业对日本零部件的依赖性很强,为日本企业垄断零部件价格创造了条件。如,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众多日本汽车零部件工厂受损或因交通不畅,曾致全球各大汽车企业的整车生产受到影响。在2013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单上,日本企业占据29家,多于美国与德国。

  自主品牌遭遇前所未有冲击

  发改委的反垄断风暴可谓威力巨大,使得不少豪车品牌纷纷降低汽车售价及维修保养价格,连合资品牌也纷纷降价。然而,合资品牌不断的价格下探让自主品牌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发改委的意图本是想让汽车市场竞争可以更加的公平公正,但在巨额罚款的震慑下,豪车品牌、合资品牌的降价注定会让自主品牌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这样的打击恐怕是始料未及的。

  很显然,自主品牌本来品牌影响力就不如合资品牌,生产销售规模又无法与合资品牌相比,当合资品牌连维修保养价格都降低时,那么自主品牌的劣势就会越发的明显了。反垄断的意义本是想打破豪华品牌和合资品牌的纵向垄断,从而能够提升自主品牌的影响力。但豪车品牌频频降价,合资品牌也前赴后继,在此次强力度的反垄断调查中,在媒体的相继报道后,反而给这些车企打了一个有影响力的广告,而自主品牌的存在感却是越发的孱弱。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的反垄断行动并没有给自主品牌带来利好的影响,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自主品牌其实也可以将此次的反垄断当作是一次历练的机会,因为豪车品牌以及合资品牌的降价算是自主品牌与其一次正面交锋,而自主品牌唯一能冲破突围的办法只有改进技术,找准市场定位,加深品牌形象,不断自我调整,提高自己,强大自己。

  据悉,国家发改委将对此次调查过程中发现的其他违法线索继续深入开展调查,确保公平执法,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 本报记者 张海燕

【编辑:汪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