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内首份《中国彩电新型显示技术发展白皮书》出炉

2014年09月01日 11:33 来源:中国质量报 参与互动(0)

  彩电产业呈现“一高一低”态势

  日前,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发布了首份《中国彩电新型显示技术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首次对目前市场上4K超高清、OLED、ULED以及激光电视等主要新型显示技术的未来走势以及由此引发的品牌竞争格局演变进行了解读。

  据悉,在各种新型显示技术的推动下,彩电市场朝着大屏化、高端化趋势发展的同时,也呈现出各尺寸电视价格均呈下降趋势,最终形成产品高端化、价格低端化的“一高一低”态势,新一轮的品牌洗牌即将拉开大幕。来自上游的UHD面板出货量的快速增长、4K内容的快速完善以及各类大型体育赛事带来的消费需求,使得今年以来4K电视市场需求井喷。在上游面板产业,2014年全球UHD面板出货量将达到1700万片,2015年将达到3400万片。其中,今年出货至中国的UHD面板达到1300万片,占全球出货量的76%,4K视频资源虽然存在内容偏少、技术标准不完善等问题,但随着电影制片商、视频内容制造商积极开发4K视频资源,以及韩国日本试播4K信号的成功,预计2015年4K片源瓶颈将有所改善。

  白皮书指出,4K电视促进彩电产品结构向高端、大尺寸方向进化,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将会进一步引发4K电视的市场普及进程。预计到2014年底50英寸以上彩电市场4K电视渗透率将超过55%,到2017年市场渗透率将达到70%,销售量将达到3400万台。

  去年推向中国市场的OLED电视并没有出现“超出预期”的爆发。一方面是受上游OLED面板供应资源单一、关键性技术及良品率低等因素影响;另一方面则是下游市场的中外彩电企业还没有出现统一的推广动作。上游面板产业方面,OLED面板2014年全球出货量仅13万片,其中出货至中国大陆的OLED面板为6万片左右。预计2015年全球OLED面板出货量为100万片,出货至中国大陆的OLED面板为60万片左右。在市场接受度方面,OLED电视价格居高不下,截止到2014年6月,国内OLED电视累计销售量仅为559台。

  今年初,海信首创并推出ULED电视,公开叫板OLED。与OLED电视不同的是,ULED不涉及显示面板技术,而是攻克了高光效直下式超薄背光设计、超多分区背光智能控制技术、高色域显示、液晶驱动技术及核心画质处理技术等多个技术难题,填补了市场空白。在市场接受度上,ULED电视凭借出色的显示效果及亲民的价格,得到众多消费者的认可,其价格却仅为同尺寸OLED电视价格的1/3。其中以55英寸ULED电视为例,今年6月其均价仅为9953元,同尺寸OLED电视均价则为29739元。

  ULED电视不仅填补中国在彩电显示技术上的创新空白,也成为本土企业以高品质产品全力抢夺高端彩电市场的新利器。消费者调研数据显示,近50%的消费者认为ULED具有高色域、比4K电视更绚丽,有40%的消费者认为ULED电视分辨率高、画面更清晰。在ULED与OLED购买意愿对比方面,有58.1%的消费者愿意购买ULED,而愿意购买OLED的只有3.1%。

  作为一种全新的彩电显示技术,今年以来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基础良好的激光电视,在海信、长虹等本土企业推动下,成为抢占商业先机的新亮点,在智能化时代也给个性化、时尚化的消费需求注入新动力。

  此外,白皮书还指出,激光电视对于65英寸以上市场具有较强的冲击力,特别是与75英寸和85英寸液晶电视相比,性价比优势明显。据白皮书预测,到2015年我国激光电视市场份额将达到350亿元,市场潜力巨大,这也将成为中国企业主导产业和品牌竞争格局的重要力量。 

  (记者朱文达)

【编辑:汪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