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3D打印应用万亿金矿开掘

2014年09月12日 11:13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国内3D打印企业面临四项挑战:一是主流技术路线限制了生产应用范围,二是目前材料品种仍然较少,三是目前专业3D打印软件较少,四是目前全球相关标准基本处于缺失状态
  目前,《国家增材制造发展推进计划(2014-2020年)》(征求意见稿已初步制订完成,)据专家预测年内将会出台。国家对3D打印的发展目标包括:到2017年初步建立增材制造(俗称“3D打印”)技术创新体系,培育5-10家年产值超过5亿元、具有较强研发和应用能力的增材制造企业;并在全国形成一批研发及产业化示范基地等;在政策措施上,国家则将加强组织领导,加强财政支持力度,并支持3D打印企业境内外上市、发行非金融企业债等融资工具。
  当下3D打印的巨大市场前景也吸引着众多企业。目前仅在国内资本市场上,涉足3D打印领域的上市公司数量就多达二三十家。去年底,金运激光拟实施3D打印云工厂计划,激光3D打印云工厂“采用O2O的办法推广C2B的商业模式,目前该公司的3D打印桌面级机型目前正处于量产阶段。而近日,由北京市科委、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研究提出的《促进北京市增材制造(3D打印)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的工作意见》正式向社会印发。
  《意见》指出,北京市3D打印产业要重点突破一批原创性技术,研发一批专用材料,研制一批高端装备,推进北京市3D打印技术全面跻身国际先进水平,推动北京市成为引领全球的3D打印技术高地和人才聚集地,努力建成世界知名的3D打印产业基地,增强高端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培育未来经济增长点。
  3D打印技术是一项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的一项全新的集散制造技术,是一项刚萌芽的产业,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谁先介入谁就将分享这一领域的大块“蛋糕”。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约40亿美元,相比2012年几乎翻了一番。未来3D打印在制造业中占比将达到2%,全球产业规模将达到2100亿美元。主要地区的大体分布是欧洲约10亿美元,美国约15亿美元,中国所占份额约3亿美元。而据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数据,未来几年,中国大陆3D打印市场每年将至少以1倍以上的速度成长,规模或将达到百亿元。
  3D打印、绿色能源以及云技术是目前我国经济转型时期三个重要的特征,而这正是我国经济完成创新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3D打印的全面启动也代表了制造业数字化时代的来临,相关受益产业和公司将面临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投资机遇。
  不过,毋庸讳言的是目前国内3D打印行业仍小而分散,缺乏整合。从历史规律看,任何一种新技术逐渐得到推广普及的过程中,总是存在短期影响被高估、长期影响被低估的趋势,3D打印有可能在将来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变革,但是这种影响在短期尚难以看到。有专家认为,在我国,目前尚未达到做3D打印设备并能规模性赚钱的阶段。
  可以说,国内3D打印行业已进入快车道,但未来必然面临不少问题与挑战,一如任何新事物刚出现时一样。
  一是设备层面:目前各种主流技术路线在加工精度、加工尺寸、加工速度及材料选择方面难以兼顾,限制了实际生产应用范围;二是材料层面:目前材料品种仍然较少,且真正能满足3D打印的材料价格较贵(用于3D打印耗材价格一般是同质普通材料的数倍,全球等离子雾化金属粉末行业领导者AP&C钛粉价格高达0.5万-1万元/kg);三是软件层面:目前专业3D打印软件较少,多数是基于CAD软件制作得到的精度不高的STL文件,需专业人员开发使用,限制了大众的参与度;四是标准层面:目前全球相关标准基本处于缺失状态,限制了下游客户的使用。

【编辑:曾会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