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小艾灸渴望成为大产业

2014年09月26日 10:45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第二届国际灸法大会日前在北京落下帷幕。作为大会VIP代表,南阳楚艾艾草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殷文双回到厂里一直忙个不停。来自非洲大陆的中医学博士郭末在会上作《灸法治疗艾滋病》时,选用了“楚艾”牌艾品作演示,这让他有了进一步将产品卖到海外的构想。
  依据国家对健康服务业的总体发展方针与规划,到2020年国内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到8万亿元以上。在“治未病”大中医文化传播背景下,小小艾灸能否分上健康产业一杯大羹?业界普遍认为,关键在于全面整合的基础上做强做专。
  下游市场有待做专
  “贵生堂”坐落于太原市王村南街的一个社区里,每天到这里做艾灸调养的人络绎不绝。这家艾灸店主人高智,自幼酷爱中国传统文化,3年前步入这一领域。
  当下,用“火爆”二字形容养生保健市场,一点儿不过。无论身处繁华的大城市,还是停留在边远的小县城,类似像“贵生堂”这样专业的艾灸店越来越多。
  艾灸乃为中医智慧的结晶。“它采用艾叶制成的艾绒卷或其他形状,点燃作用于体表各穴位,达到温通经络、消瘀散结、补气养血之目的,让免疫力得到极大提升。”曹氏灸经第77代传人曹清平如是说。
  正因艾灸所具有的这一独特医术,再加上对滥用药品的日益恐惧,这一养生方式在民间持续升温,如今渐渐成为国人日常强生健体的利器之一。
  或许看到这一消费新趋向,在近两年间,国内的养生馆、美容院大规模地“易帜”,在经营中特别添加了艾灸新项目,甚至将其作为保健主打牌,这使得原本渐火的市场更加趋爆。
  这股热潮也催生了艾灸辅助设备的翻新。在这次国际灸法大会上,可全穴的世艾堂牌灸罐、可除烟味的艾易牌灸器、可360°旋转的海富牌灸登等纷纷亮相,对施灸时存在的固定难、烟熏呛、占人力三大瓶颈有了突破。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一火爆市场的背后,亦出现了令人堪忧的现象。
  艾灸大有贵族化消费趋向。据调查,目前,在三线城市中,艾灸非专业店一次消费已达50-150元;在二线城市中,艾灸非专业店一次消费已达80-200元;在一线城市中,艾灸非专业店一次消费已达到100-300元。
  从业人员操作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多头导致行业培训混乱,只要付钱就可拿到资格证,再加上不少馆店为逐利,对员工简单教一下便上岗,这使得皮肤灼伤、伤口无愈合的医疗事故,在近几年来常常见诸媒端。
  直面这一现状,业界专家分析指出,主管部门应疏堵结合,更应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制定与出台相关服务标准。
  上游产业有待做强
  艾草又称为“香艾”,属菊科,生长适应性强,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每年端午前长成艾叶。一般来说,灸用艾叶越陈越好,正可谓“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据了解,目前,艾叶采集主要靠农民担当。每到端午节后,他们利用农闲进行收割,并放在自家场院直接晒干,然后交当地供销社收购。
  近年来,国内采集的人工成本不断上升,已占到艾绒加工总成本的3/4。“今年艾叶收购价达到5000元/吨左右,去年收购价为3000元/吨上下,上涨了67%。”殷文双告诉记者。
  加工成本上升,对艾叶加工企业影响不小。而对整个产业来说,当前最大的压力在于加工规模偏小、生产集中度不高,行业整体盈利水平较低。
  南阳是目前国内艾叶加工最大的集散地,有大小艾草制品企业140多家,年产艾绒1万多吨,占国内艾绒总产量的85%。去年,国内艾绒总产量为1.2万吨。
  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末的南阳绿莹艾草制品有限公司,在当地已处于龙头企业的地位。去年,这家企业总产值达到2.3亿元,而固定资产为3000万元,拥有员工300人。
  该企业掌门人马文晓,在业界被视为领跑者。他把老祖宗留下的艾叶称为是一个“大金矿”,比想象的空间还要大。从去年起,马文晓开始种植艾草,其目的是综合发开与应用,形成艾茶、艾粉、艾长绒等深加工系列产品。
  在艾叶加工领域为清一色的民营企业。据调查,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长久以来,大多数艾叶加工企业被医政主管部门以“产值小”而挡在大门之外,无法获得药或健字号生产准入证。
  政策不到位,让艾叶加工企业一直游走于“边际”中。它们的艾灸产品无法步入各大药店,极大地压缩了应有的利润空间。相反一些拥有中医药生产牌照的企业,倒是靠着“贴牌”大发艾灸之财。
  据权威部门的预测,随着大中医文化在不断升温,未来3年艾灸行业将迎来一个历史发展新机遇,国内艾灸消费总量将翻上两番,达8万吨。
  一直在非洲从事中医推广的郭末,在业界被视为中非友好的交流使者。“艾灸这一中国神奇产品,深受非洲民众的欢迎,在非洲大陆是极富潜力价值的商品。”他说。
  当下,艾灸业乘势而上已刻不容缓。国家主管部门能否顺势而为,让小艾灸步入发展的快车道,这需要睿智与勇气。

【编辑:曾会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