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马来西亚航空公司陷资金困境 经营状况举步维艰

2014年09月26日 11:26 来源:环球网 参与互动(0)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台湾“中央社”9月25日报道,马来西亚航空公司这几年财务状况亏损连连。就算成功取得资金援助,因MH370和MH17事故遭受形象重创的马航品牌能否重新擦亮,再度挤入全球十大最佳航空公司荣誉榜,令人怀疑。

  2013年3月8日,从吉隆坡开往中国北京的MH370马航失联,机上载有239人。当时逾20个国家政府出动庞大人力与先进科技协助搜寻,并锁定在南印度洋打捞,但至今仍一无所获。7月17日,从阿姆斯特丹飞往吉隆坡的MH17马航在乌克兰东部一万米高空被击落,机上298人全部遇难。乌克兰政府与民间武装互相指责对方应为事件负责,令马航蒙受无辜亏损。

  更甚的是,马航这几年财务状况早就亏损连连,不复90年代垄断大马航空业时的荣景。截至2013年首季为止,马航净亏损高达4.4339亿令吉(约8.34亿元人民币),除了写下连续五个季度亏损纪录外,单季亏损也几乎是2013年净亏损11.7368亿令吉的四成。若再加上今年承受两架飞机失事损失、搜寻费用与慰问赔偿金等,不用实际财务报表,就知道这些利空对马航营运来说是雪上加霜。

  由于面对庞大债务与营运失利挑战,这几年市场已盛传马航随时下市并重新整合的流言。在经历2013年两次飞机失事事件后,马航最大股东国库控股(Khazanah)终于痛定思痛,在8月8日发表声明宣布,以选择性减资(Capital Reduction,即削减资本)和资本回退(Capital Repayment,偿还资本,即把股票资本完全退还给股东),每股回退0.27令吉或总价13.8196亿令吉(约26.1亿元人民币),将马航私有化再除牌(即股票下市),以展开重大内部重整计划。

  声明表示,一旦下市计划获得股东同意,料须耗时6至12个月时间,以公布完整的重整计划。同时,大股东将依据正当法律程序,取得相关单位、监管当局、特别股东甚至大马财政部长批准,在8月底公布更加仔细的大重整计划细节,只是强调马航营运业务仍一切如常,旅客订票飞行日程完全不受影响。

  目前,国库控股持有马航约69.37%股权。根据每股0.27令吉回退金额来看,比最后闭市价溢价0.03令吉或12.5%;若根据截至8月7日止三个月成交量加权平均价(VWAP)计算得出的每股0.209令吉计算,则溢价0.061令吉或29.19%。

  马航曾经历过无数次重整计划,却是首次重整计划中涉及下市动作。马航于1985年12月16日在马股上市,曾是马股重量级蓝筹股,最辉煌时期股价近11令吉左右,只是随着航空业竞争,尤其是大马廉价航空公司亚洲航空(Airasia)强势崛起,造成区域营运环境日益艰难,加上官僚主义管理失当及人力架构太庞大,才导致现在马航财务严重亏损。

  虽然目前马航已宣布首阶段的重整计划,只是若无法摆脱政治包袱大刀阔斧,调整供货商价格或招标程序,裁掉无表现员工并重建关键表现指标(KPI)制度的话,马航最终仍可能面对破产而非重生。

  市场普遍认为,这次国库控股将马航私有化后,无须向大马交易所、证券监督委员会及许多小股东解释进程和时间表,可专注改革项目,间接加速重整计划执行效率,尤其是上次重整计划失败原因正好归咎在少数股东权益(Minority Interests)干扰;但是若放错改革重点,仍旧没有针对马航航线规划、优渥福利制度、冗员及官僚主义等对症下药的话,公营色彩的马航最终仍成为大马政府负担,并间接浪费纳税人的金钱。

  较早前市场传出大马政府有意牵线,让马航与亚洲航空结盟,以缔造成为区域航空业龙头。但以目前亚航蒸蒸日上且有口皆碑的营运状态,合并可能性不高,马航仍须先进行内部大改革,然后才有筹码去争取更多合作契机。

  值得一提,大多数股票经纪认为这次国库控股出手算大方,刚好为小股东创造理想的退场机会。根据做过分类加总估值法(Sum of the parts valuation)研究,马航目前价值为41亿令吉或每股0.25令吉(约0.47元人民币),仍低于出价0.27令吉(约0.51元人民币),因此建议小股东应考虑接受。只是,股票经纪提醒,若马航想在短期内持续生存,大股东要有心理准备投入更多资金改革。尤其马航现在面对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包括今年首季消耗4亿900万令吉(约7.71亿元人民币)现金,第二季在MH17坠毁后恐怕会变本加厉,若没有庞大资金注入,马航恐怕很难撑过一年。(实习编辑:朱天祺 审核:谭利娅)

【编辑:种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