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寻求经济新增长点 国内PPP项目试点大热

2014年10月09日 08:14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0)

  见习记者 田楠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模式(PPP)再次成为热炒概念,随着9月24日财政部出台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文件,福建、江西、安徽多地的PPP试点项目纷纷上马,累计项目投资千亿余元。

  所谓PPP,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是政府与社会资本为提供公共产品而建立的契约合作关系,政府以授权特许经营权为基础,通过项目未来的运营收入和适当的政府补贴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共同参与项目全过程运作。

  PPP模式响应了“十八大” 让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号召,年内各地方政府上马的PPP项目井喷。福建省首批PPP试点推荐项目28个,涵盖交通、市政、水利、医疗养老、保障性安居工程及产业园区和旅游项目等多领域,总投资1478.6亿元。

  江西省自去年8月份至今已向社会公开推介的项目多已签约落地,6月份又推介255个项目,总投资额达6498亿元,拟引进社会资本5060亿元。

  今年8月底,江苏省财政厅组织了首批PPP试点项目推介会,推出了15个PPP试点项目,总投资达875亿元。

  重庆推出的10个PPP战略合作项目集中签约,资产总额达1000亿元。

  PPP模式在地方受到热捧,相当程度上是由于看好其分担地方政府融资需求的特性。对于中央而言,该模式有利于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认为,宏观经济的下行压力和复杂变化使得经济增长呈现断裂,中央政府重新寄望于激发民间资本以带动新的经济增长。由此而来的简政放权和经济合作模式正是“唤醒民间资本的叩门声”。

  实际上,PPP模式的蜂拥上马在国内不是第一次。改革开放初期,华侨出资的项目建设首开中国PPP模式先河;90年代国家计委促成了包括电力、自来水、污水、燃气、大桥、区域开发等领域的基建合作项目;21世纪以来更是出现了北京地铁四号线项目等官方推介的PPP项目。但就是在这个时期,市场经济改革中的PPP也出现合作违约等导致的诸多失败案例,“公私合营”的PPP模式一度由于高溢价和竞标不规范问题黯淡下来。

  国际上的PPP模式主要适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包括收费公路、铁路、桥梁、地铁、污水和垃圾处理等,欧美国家的PPP市场也最为繁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孟春表示,长久稳定运用PPP模式,关键在于合理的规范机制,包括公共部门谨慎审批项目、明确承诺的边界和机制;必要的激励和奖惩机制;确定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等。

  有专家认为,对PPP模式新一轮的“蜂拥而上”也有可能引发财政危机,政府应在对PPP项目给予支持的同时,通过成立担保基金等有限责任实体或结合财力状况作出预算硬约束,以防止项目风险最终转变为财政风险。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