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统计局印发新指标体系:转型升级有了“新坐标”

2014年10月10日 09:22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统计局印发新指标体系:转型升级有了“新坐标”
CFP

  不能“以GDP论英雄”,不能盲目地攀比速度。快速奔跑30多年的中国经济,正在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阶段,亟待建立反映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进展的新指标。

  监测依据:40多个综合指标出台

  统计如何快速捕捉中国转型升级的新变化?数据如何反映民生改善的新进程?如何建立客观反映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进展的指标体系?

  国家统计局日前正式印发《基于需求的反映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统计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的构建,为全面、准确反映国家和地区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进程提供了监测依据。

  《指标体系》从经济稳定、经济安全、结构优化、产业升级、质量效益、创新驱动、资源环境、民生改善八个方面,综合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和数据质量,选取了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债务余额占财政总收入比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民消费率、城镇化率、R&D经费与GDP之比、每万名就业人员R&D人员全时当量、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之比等40多个综合指标。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速度不是越快越好,增长必须是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国家统计局设管司司长刘富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要防止有些地方和部门片面地、盲目地速度攀比,我们要研究和反思有没有更好的指标体系,既能够反映经济平稳增长和质量效益,又能够反映社会进步和百姓安居乐业。”

  据介绍,新出台的指标体系力求全面反映我国转型升级进程,进一步健全统计评价体系,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新增债务等指标的权重,更加重视反映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

  引领导向:八个方面是核心重点

  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需要打好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攻坚战。

  “基于需求的反映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统计指标体系从8个方面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国家和地区的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进展情况。”刘富江指出。

  ——经济稳定是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保障;

  ——经济安全是保证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推进的前提;

  ——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是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实质内涵和重要着力点,结构优化着重反映宏观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情况,产业升级着重从产业、行业等中微观层面反映升级情况;

  ——质量效益是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目标和必然要求;

  ——创新驱动是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和内生动力;

  ——资源环境是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成效的重要体现;

  ——民生改善是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根本目的。

  “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牵头制定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国家统计局也是这项改革任务的参加单位之一。今后,随着数据基础的完善,这套指标体系将会作为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的重要参考依据,更好地发挥统计指标在评价考核体系的引领导向作用,更好地服务国家和地区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刘富江说。

  集中发布:量化标尺是“指挥棒”

  据透露,随着数据基础的不断完善,指标体系中可测算和发布的指标将逐年扩充到综合统计制度中。通过更多地集中发布反映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指标数据,有效引导各地从对GDP总量和速度的过度关注和盲目追求,转向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

  指标体系的建立不仅为反映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进程提供了量化标尺,也为今后国家统计局进一步完善统计调查体系和数据基础,更好地反映和监测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进程指明了方向。

  “统计是认识和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手段。统计指标体系特别是监测评价体系在客观反映发展成果,服务发展决策,引导发展实践,监测发展进程方面发挥着引领导向作用。” 刘富江说。

  据介绍,2013年以来,国家统计局初步构建了反映经济转型升级的统计指标体系框架。在指标体系框架基础上,综合考虑分地区数据的可获得性和数据质量,国家统计局选取了13个核心指标,建立了反映经济转型升级综合统计制度。

  “2013年建立的反映经济转型升级综合统计制度中设置的13个核心指标,主要从数据供给角度加以考量,指标数据均可从现有调查数据加工计算得出。”刘富江告诉记者。

  2014年,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国家统计局根据对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和实质内涵的进一步认识和分析,从经济稳定、经济安全、结构优化、产业升级、质量效益、创新驱动、资源环境、民生改善等8个方面对2013年形成的指标体系框架作了补充和完善,增加了部分指标,最终形成了对现阶段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具有明确导向且代表性较强的46个指标,力求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国家和地区的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进展情况。

  “目前构建的指标体系所选取的40多个指标则更加注重需求,也就是说指标的选取不再局限于目前是否已有数据基础,而是力求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度量和突出刻画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实质内涵。”刘富江说。(本报记者 张翼)

【编辑:秦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