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自贸区探索需要新突破

2014年10月15日 14:09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刚满周岁的上海自贸区,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成绩单。无论是从制度层面的探索与创新,诸如负面清单、非禁即入等新的改革理念和术语实业界已耳熟能详;还是新注册1.2万多各类市场主体、完成经营收入7400亿元等数据,都是颇有分量的证明。
  对于广大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来说,可能更加关注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在自贸区内的投资和发展机会,即先行先试的政策红利到底成色如何?据有关数据统计,在自贸区新注册的公司中,民营企业的占比达到六成左右,这充分说明了民间资本对自贸区寄予厚望,并积极投身于这场关乎中国经济未来的改革实践之中。
  而从实际运行的效果来看,涵盖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管理、金融制度和政府监管模式等四方面的创新,确实为企业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和便利。比如,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先进区、后报关”等政策,使物流仓储成本平均降低10%,平均通关时间缩短3-4天;又如,有企业借助自贸区平台进行跨境并购,不仅节省了几个月的时间,而且在成本上也节省了30%左右。这些“甜头”对于激活民间资本的创业和创富活力,增强它们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对于那些暂时还无法到自贸区“淘金”的大量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来说,它们可能更加关注的是先行先试的政策何时推广至全国。这既是企业的期盼,也是此轮改革的初衷。与前30多年改革开放的“特区思维”不同,不做“盆景”做“苗圃”,这是全面深化改革阶段的新思路。因此,上海自贸试验区从一开始就肩负着“可复制可推广”的使命。这要求自贸区中的试验必须有前瞻性,不能成为孤岛式、盆景式的制度创新,否则就失去了先行先试的意义。
  从一周年的成绩单来看,先行先试的成效无疑是显著的。据了解,目前上海自贸区已形成50多项可复制推广的改革措施,其中21项已在全国或部分地区推广,30多项具备复制推广的基础,另有一批改革创新事项正在加快实践。其中,工商登记先证后照改先照后证,注册资本实缴制改为认缴制,企业年检改年报公示……这一系列发轫于自贸区的制度创新,正逐渐在全国生根发芽、复制推广,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正受益于此。比如,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有效地激发了市场的活力,仅今年3-6月,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440.06万户。
  正因为这些可复制的改革措施可带来倍增效应,那么,对于已经在全国或部分地区推广的政策和措施,要进一步加快推广的步伐;对于那些具备推广基础的事项,要加快完善相关内容,为全国推广做好准备;对于正在实践或即将纳入实践的事项,要加快探索的步伐,争取尽快探索出可复制并推广的经验。
  为何要强调将自贸区的好经验尽快推广,形成星火燎原、苗圃成林之势?这是因为,在全球经济处于艰难复苏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正处于稳增长与促转型的关键时期,唯有通过释放改革的红利,充分激活民间资本的创业和创富活力,才能完成这一艰巨的历史重任。而自贸区探索实践的很多创新机制和措施,正是减轻企业负担、让各种资本处于同一起跑线的“良药”,那么,此时不推广又更待何时呢?
  坦率地说,当前取得的瞩目成绩,与改革的目标和市场的期待还有很大的距离,改革的任务还非常艰巨。首先,自贸区的探索工作还待加力,还需取得新的突破。从社科院专家的调研来看,自贸区还存在营商成本偏高、区内企业活力略显不足等问题,这更是全国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急盼解决的问题。除此之外,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比如企业年报公示,在放宽市场准入后,系统性的严管体系尚未建立,社会共治环境有待完善;工商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协同管理需要创新突破,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自贸区加快探索的步伐。
  而从全国的推广实践来看,同样任务艰巨。以工商注册登记制度改革为例,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比如,民营企业对制度的理解不够全面,一些地方出现了“只认不缴”的现象,而企业并未认识到违约所要承担的责任。要想减少类似情况的出现,除了需要加大宣传、增强企业的法律意识之外,无疑还需要建立更为高效的监管机制。如何通过协调多个部门,尽快建立部门间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提升监管和服务的水平,这是对包括工商部门在内的多个部门提出的新挑战和新要求。

【编辑:曾会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