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富士康避谈百万机器人计划 仍在为iPhone6大量招工

2014年10月17日 09:33 来源:证券日报 参与互动(0)

   机器人、无人工厂或许不只是个噱头,但从富士康一系列的动作来看,富士康要接单、要赚钱,目前还是得依靠工人

   编者按:与3D打印技术一样,机器人产业同样在2014年成为各路资本抢食的“香饽饽”,众多上市公司更是争相重金布局,并为投资者描绘了美好的图景。那么,机器人的时代真的即将降临了吗?本期策划我们将聚焦那些已经拥抱以及正准备拥抱机器人的企业,希望能够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新兴产业。

   管得了120万人的饭碗,却管不了120万人的内心。于是,郭台铭抛出了“三年内百万机器人”转型口号。三年已过,不见百万机器人,但见富士康招工忙。

   避谈机器人计划

   2014年10月10日,iPhone6和iPhone6 Plus正式在中国内地开始接受预订。市场估计,若加上三大运营商与其他网购平台,总预订量已超2000万部,是历来在内地预订最热的iPhone机种。

   iPhone6订单在中国的强劲需求推动下飙升,作为制造商,富士康开始紧急招工。10月14日,龙观人才市场的屏幕墙播放着富士康科技集团免费招聘大量男女普工的醒目信息。

   实际上,自2014年6月份以来,富士康就开始大量招工。招工点遍及多个招聘市场。目前仅深圳每天的招聘人数就在2000人以上,除此之外每天还招聘小时工300多人。

   一边是招工忙,一边是已经到期的百万机器人计划。2011年时,郭台铭在多个场合抛出了机器人计划,要在三年内用一百万台机器人改良富士康的生产线。但三年已过,现在富士康并没有实现这个计划。

   对于机器人计划,富士康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天对这个话题我们不作任何回应。”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富士康对机器人计划避而不谈,似乎也是最合适的态度了。到现在,富士康机器人数量只有数万台,不到原计划的二十分之一。也有消息说仅有一万台机器人,与当初的计划相差甚远。

   机器人成本高昂

   有评论认为,研制和应用机器人的成本约束、工序需求和经营风险,成为三年“百万机器人”计划的牵绊。国际四大机器人巨头的工业机器人,动辄要30万元一台。国产机器人的成本大约在16万元一台,富士康的自产机器人Foxbot的生产还不能不计成本地投入。如果按国内成本计算,百万机器人也至少需千亿元的投入。

   除了购置成本,机器人后期编程、改造、维护也需要一笔费用。随着代工产品的更新换代,机器人也需要不断调试和升级,甚至淘汰。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下,购置成本只占到整个成本的30%左右。有分析认为,利润率相对偏低的富士康,让口号走在行动前面,是机器人战略最好的选择。

   如果单是成本问题,代工之王郭台铭或许并不吝啬付出代价,实际上,在成本问题上,技术问题才更关键。

   过去三十年,日本企业在人工成本攀高后,也积极转往自动化生产。所有的汽车工厂,都有庞大的机械手臂,也就是工业机器人在从事制造组装工作。甚至是泡面、饼干工厂,也都有或简单或复杂的机器人进驻。但手机、平板、笔记本的生产线,却很难全面应用机器人手臂。日本人发现,机器人在生产小型电子产品时,良品率非常低。

   在与《证券日报》记者探讨富士康机器人计划为何没能如期实现时,iSuppli中国研究总监王阳表示,现在电子产品都越来越精密,加工复杂程度越来越高,机器人的技术还达不到要求。

   CPU插槽、机壳抛光等单一关键零部件,可以依赖机器人,而且精准度还很高。但富士康现在主要的苹果各个代工产品,都牵涉到复杂的组装流程。

   一台智能手机,目前九成以上的工序都需要作业员的双手来完成。手机中有五六百个零部件,在四五英寸的微小机体空间中要全靠机器人组装起来,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事实上,在公开百万机器人战略的当年,富士康在大陆增加了30万工人。最近五年,富士康又在内地创建了多个生产基地。

   机器人、无人工厂或许不只是个噱头,但从富士康一系列的动作来看,富士康要接单、要赚钱,目前还是得依靠工人。

   富士康尾大难掉转型受挫

   虽然现实如此,但富士康也清楚地意识到代工产业的天花板,因而开始积极转型。

   2013年5月份,见到美的何享健的时候,郭台铭和他聊了两个多小时。郭台铭谈到了四个趋势:内地工人工资会持续上涨;中产阶级即将崛起,年轻人不喜欢进工厂;机械手臂将代替人工;从制造的鸿海,走向技术的鸿海,走向商贸的鸿海。

   最后的一点意味着富士康的战略升级有两方面。而从目前看,机器人改良生产线的速度还没跟上富士康扩建工厂的速度,与此同时,富士康往下游走做“商贸的鸿海”的战略也在受挫。

   在一线城市布局的商场万得城,专业3C卖场赛博,尝试覆盖三线乃至“六线”城镇的万马奔腾,在大型商场超市借力扩张的敢创数码,还有专注B2C电子商务飞虎乐购,它们或是关闭,或是宣告失败,或是不温不火。

   在王阳看来,富士康尾大难掉,转型太难。倒不如投资一些新领域,独立运作,“不一定非让富士康来做。”(记者 马 燕)

【编辑:曾会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