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首个众筹文创孵化器开业

2014年10月24日 10:20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本报记者 李洋

    一条微信引发一次众筹,产生一个文化创意企业孵化器。10月18日,国内首家以众筹方式创建的文化创意企业孵化器在798园区内开业,它为文化创意领域的早期创业者提供低价或免费办公场地,并提供专业工商财税服务、事业发展指导,创业团队则以少量股权作为回报。孵化器颇为奇妙的众筹过程和新颖的运营模式,引起业界的关注。

    “还在众筹咖啡厅吗?不,我们众筹的是孵化器!”7月2日,中国文化管理协会网络文化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李丽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发了一条信息,计划发起一个众筹项目,建立一个专注于文化创意产业小微企业的孵化器。没想到,这条微信在短短一周内接到数十位业内资深人士询问。

    10月7日,在李丽所在单位的茶室里,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烟台等全国各地对这个想法感兴趣的人聚在一起,开始了一场头脑风暴。李丽先说了自己的初衷,“我曾经走访过全国很多文创园区,发现园区管理者普遍忙着物理招商,缺乏资源和内容的积聚。何不借鉴已经很成熟的孵化器模式,将孵化科技企业的办法移植到孵化文创企业上来?”

    看似天真的想法,却得到当场很多人的认可。中国青年投资家俱乐部的负责人说,自己的优势就是帮助打算创业的小伙伴评估项目;汉唐咨询集团则表态,自己擅长为刚创业的小伙伴打理公司注册、财税代理、商标和知识产权保护等一条龙服务;还有很多投资机构的经理表示,自己不缺钱,就缺少新想法、好项目,想借此进入文化的圈子看一看……

    来参加讨论会的人,要么浸润投资领域多年,要么身在文化创意企业拥有丰富经验,交谈起来并不太困难,讨论很快深入到具体问题。一位个人投资者提出,“在北京,创业孵化器早就不是新鲜事,甚至在中关村,车库咖啡、3W等孵化机构都在同一条街上,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创业团队来这里办公必须要买这里的咖啡喝,孵化器是要靠卖咖啡来填补日常运营花销。我们为什么不卖?”另一位投资者提出,他专门考察过,“卖咖啡虽然可以填补日常花销,但要专门腾出人手照顾‘厨房’,牵扯孵化管理者太多精力,并不划算。”还有一位补充,“日常运营经费我们可以通过提供其他服务来获得,比如代理各种登记、注册手续等。”

    讨论一直进行到第二天凌晨两点。经过对初期启动资金的测算、每位股东权利与义务的商定,最终,数十位参会人中有中文传媒集团、中国木偶剧院等7个机构股东和23位个人股东当场表态,每个股东拿出5万元至20万元,凑出300万元,以众筹的方式创建一个文化创意企业孵化器——创亿谷。

    孵化器的地点就是原始股东之一、三匚创意集团贡献出来的。该集团从自己位于798园区内的“三匚创意汇”里拿出1500平方米办公面积提供给创亿谷。这里拥有独立孵化间26个,开放办公区1个,配备会议室、接待室、活动区等公共空间。

    10月18日创亿谷正式开业后,首批6个小型创业团队入驻,分别从事微电影、珠宝设计、手机游戏、COSPALY等,其中最小的团队仅由5个人组成。他们不仅可以享受低价办公场地,还能借助股东们强大的人脉网,获得每个团队500万元企业授信和200万元个人授信额度。而作为回报,每一个创业团队要拿出5%到10%的股权交给创亿谷,算是以股权换服务或换场地。

    有趣的是,就在创亿谷开业当天,又有9位投资者表现出浓厚兴趣,说是提着钱抢着来投资也不为过。于是,在运营仅一天后,创亿谷的原始投资人已升为39人,启动资金已近400万元。

【编辑:种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