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QE撤退 中国经济“扛得住”

2014年10月31日 14:44 来源:北京商报 参与互动(0)

  一场宽松货币盛宴落幕。

  美联储10月29日宣布,将结束被誉为“无限量宽松”的第三轮量化宽松(QE3),这意味着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历时六年、先后三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正式宣告结束。美元走强,资本回流,都将对新兴金融市场产生震荡。作为新兴经济体中强劲的发展势力,中国经济、楼市及资本市场在热钱退潮后的姿态,着实引人关注。

  中国经济“扛得住”

  与上世纪90年代亚洲爆发金融危机时不同,如今的新兴市场更加依赖国际资本。QE退场后,美元升值的预期必然会导致资本从新兴经济体撤离,也会加剧人民币汇率波动。

  实际上,去年美联储曾释放退出信号,一些过度依赖外部资本和大宗商品出口的新兴经济体,如乌克兰、土耳其等均因此遭遇资产抛售,经历了严重的“退出恐慌”。

  然而对于中国而言,大量的外汇储备以及正在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所受冲击将大大减弱。在美联储发声的几个小时前,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今后我国将重点推进六大消费领域。由此可见,我国正在不断由外向型向内需驱动型经济结构转变。

  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在今年初表示,我国对外负债以外商直接投资形式的中长期资本为主,外汇储备充裕,这些因素都增强了我国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他同时指出,美国启动货币政策正常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美国经济前景良好,有利于改善我国外需环境。的确,如果美元进一步进入升值区间,人民币相对贬值,包括石油、铁矿石、农产品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将会进一步下跌,中国的制造业成本随之降低。与此同时,中国的出口商品在全球市场上将更具竞争力。可以说,QE退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利大于弊。

  楼市恐再迎变数

  对于QE结束的影响到底能否辐射到中国楼市上来,北京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直言,“美元走强后,流动性逆反,将导致房企的融资成本和汇率风险大大增加。巨量的融资规模也将引发房企资金链紧张,甚至有可能出现违约情况”。而且,国际资本流出中国市场将加剧中国房地产企业“钱荒”窘境,房地产市场可能又将面临颓势风险。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恩平则表示,QE退出后,国内资金将开始向实体经济流动,此外,人民币预期贬值也会一定程度导致国内资金外流,这两方面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流房地产投资、消费领域的资金。“资金流动层面投资、消费资金的流出是否会相互抵消还需要看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市场结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资金减少对购房资金的分流作用可能更明显,显然可能会让刚刚回温的市场重新走入下降通道。”李恩平表示,而这也是大多数业内专家所担心的QE结束对国内楼市的负面影响。

  然而,李恩平也表示,人民币贬值对于国内GDP的拉动也是不可忽视的,GDP增速提高,对购房者更为利好,肯定会拉动楼市、房价以同等速度甚至更快的速度增长。“因此总体来看,QE退出对中国楼市的影响还是比较有限的。”李恩平表示。

  资本市场影响有限

  美国退出QE虽然会对新兴资本市场产生较大影响,但在多位分析人士看来,短期内对于中国的资本市场影响有限。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在今年初时美联储已经宣布要在10月退出QE政策,从近几个月对资本市场的结果来看都在意料之中,市场已经慢慢消化了这个信息。

  中国期货研究院副院长王红英同样认为,美国退出QE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负面影响十分有限,特别是大宗商品和股市已经跌到了一定程度,很难再继续下跌。

  “中国股市自2007年以来已经跌了八成,继续下跌的可能性比较小。大宗商品同样如此,自2011年以来,大宗商品已经跌去近六成,市场已经提前消化QE退出的负面效应。”王红英向北京商报记者解释道。

  不过,随着QE的退出,对于黄金和白银等避险的贵金属并非好消息。王红英认为,短期内,美国资金出现回流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但是短期内美元走强是大概率事件,但是对黄金、白银的避险功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黄金也将进一步走跌。

  除此之外,对于目前推迟的“沪港通”而言可能会加重推迟。王红英认为,美国QE的退出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推迟“沪港通”的推出,目前从技术上,以及投资时机上都并不成熟,并不适合现在推出“沪港通”。

  北京商报记者 蒋梦惟 岳品瑜 杨溪

【编辑:秦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