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深圳众企业借“双11”出海

2014年11月06日 11:48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参与互动(0)
深圳众企业借“双11”出海
淘宝卖家全力备战“双11”。 资料图片
在邮政速递物流集散中心,邮政工作人员对包裹进行扫描。 新华社发

  一年一度的“双11”已然逼近。此前,关于“‘双11’是谁的”问题,在网上引起各大电商平台的口水战。昨日,阿里巴巴CEO陆兆禧表示,“双11”永远是一个开放的节日,属于一起努力的全体参与者。记者连日来走访深圳企业发现,借力“双11”打开海外市场,成为今年的新亮点。除了价格以外,提升消费体验、促进企业自身转型,成为深圳企业今年关注的重点,不少企业甚至提前3个月开始为“双11””准备。

  -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婧如

  争吃国际市场“大蛋糕”

  今年,阿里巴巴的“双11”主打“全球化”战略,这也为不少每年参与“双11”的深圳商家,打开了新的市场大门。

  深圳赛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CEO陈文平告诉记者,速卖通平台首次参加“双11”,海外市场的消费者对价格比较敏感,“大促”应该会带来销售额的大幅度提升。“预计销售额将是平日的5倍。”由于速卖通主要在俄罗斯和巴西等国的影响力大,公司的主要客户也集中在这些国家。为了更好适应海外市场,公司除了传统的英语客户,还增加了不少小语种客服,“‘双11’是提升在海外知名度的好机会,我们一定会抓住。”

  作为互联网服装品牌的代表,深圳欧莎世家的CMO何治明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今年“双11”,公司会加强在全球速卖通的营销力度,打算投入10%至20%的备货量到速卖通,销售到海外。他告诉记者,欧莎今年开始尝试做海外的生意,目前主要面向俄罗斯、印度等国家,月销售额在数十万。希望通过“双11”,提升欧莎在海外的知名度。“以前中国是世界工厂,通过电商平台,我们也可以做世界商店。”

  同时,海外市场的打开,也让商家少了“物流焦虑”。陈文平告诉记者,公司基于海外市场的供应链模式,可以适应“大促”需求。何治明也表示,因为外国消费者对物流速度并不敏感,尤其像在俄罗斯,当地快速系统不发达,消费者的首要需求是价廉物美。

  扩仓备货提升消费者体验

  在“双11”当天,海量订单的涌入,对企业的内部管理和物流都是极大的考验。随着大数据的普及,不少商家利用大数据,提前备货,积极应对。

  记者昨日在创维位于宝安石岩的平面显示科技园看到,为“双11”准备的货正在装车,并准备发往全国的仓库。创维中国区营销总部副总经理胡军华告诉记者,今年创维拿出了所有的仓储资源为“双11”做准备,在平面显示科技园内,将专门辟出800平方米的货物分拣区,顺丰快递也在园区设点发货。“力争在‘双11’当天就把所有货品发走,个人消费者预计1至4天可以收货。”

  去年“双11”,雅兰床垫在天猫试水,创下床垫类目销量第一,如今雅兰床垫在天猫平台的销量已占总销量的12%左右。该公司电商负责人甄永泉称,今年采用了新的物流配送方式。除了在深圳总部的仓库外,雅兰还另外租用了仓库,并在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仓库备货。“双11”的货品在仓库,消费者下单后就可马上配送,华南地区7天左右可到货。

  借力“双11”进行产品升级

  今年是历年来参与商家最多的一年,仅天猫商城就有2.7万商家参与。不过,今年阿里官方并没有定下销售目标。记者采访发现,随着“双11”日渐深入人心,不少企业将此看成常规营销和品牌宣传,对于销售目标反而淡了许多。

  创维旗下的“酷开”品牌,在去年“双11”共售出56272台,这一数据创造了24小时内在电子商务网站上LED智能电视销量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昨日,创维集团中国区域营销总部执行副总经理胡军华表示,从目前预售情况来看,今年参加“双11”的3款产品已预售1.8万台。“如果一定要说目标,当然希望今年可以再创一个纪录。”不过他透露,今年创维主推大尺寸电视和超高清电视,希望通过“双11”,进行产品结构的切换。

  华为手机也希望借力“双11”,提升产品的“互联网性格”。华为荣耀业务部线上销售部部长张惠军透露,今年荣耀品牌20亿美元的销售目标已提前完成,因此“双11”并没有销量上的压力。荣耀的用户大多在18至30岁,这部分人受互联网的影响大,公司加大了“双11”的参与力度,以此适应互联网的模式,目前备货100万台,包括最近供不应求的Mate7,也包括类似于盒子的“立方”、智能手环等新品,抽奖的奖品也跳出以往单纯送手机的路数,而是准备了特斯拉、无人机等受年轻人追捧的奖品。

【编辑:秦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