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韩自贸区谈判年内收官 落地何处引猜想

2014年11月18日 15:03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在17日商务部召开的“中韩自贸区谈判中外媒体吹风会”上,商务部部长助理王受文发布消息说,中韩自贸区年内将完成全部谈判,争取明年尽早签署中韩自贸协定。如果一切顺利,协定将有望在明年下半年生效实施。
  中韩自贸区,无疑是一个超级市场,而究竟会选择哪些地区“落地”,引发猜想。当然,广大企业无疑会分得自贸区红利,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中韩自贸区协议强调投资领域的互惠互利,中韩投资领域合作或大有可为。
  中韩自贸区将成超级市场
  中韩自贸区谈判于2012年5月启动,是我国迄今为止对外商谈的覆盖领域最广、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的自贸区。
  在本月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中韩自贸区结束实质性谈判,意味着双方在敏感问题和敏感领域已达成共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政府关于结束中国-韩国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会议纪要》,双方谈判团队将在年底前完成余留技术问题的谈判。
  根据谈判成果,在开放水平方面,双方货物贸易自由化比例均超过“税目90%、贸易额85%”。协定范围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规则共17个领域,包含了电子商务、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环境等“21世纪经贸议题”。
  同时,双方承诺在协定签署后将以负面清单模式继续开展服务贸易谈判,并基于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模式开展投资谈判。中韩自贸区谈判实现了“利益大体平衡、全面、高水平”的目标。
  中韩自贸区是中国已经签订的第13个自由贸易协定,也是继新西兰、新加坡、冰岛和瑞士之后的第五个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
  而上述四国与中国贸易量较小,韩国作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韩自贸区协定的签署标志着中国在贸易领域开放程度的实质性提升。
  根据商务部披露的公开信息,近期我国并无与美国和日本直接进行自贸区协定谈判的计划,因此短期内中韩自贸区内关税的下降将迅速带来两国双边贸易额的提升和贸易领域的拓展,中韩贸易伙伴关系将快速深化。
  中韩自贸区无疑是一个超级市场。有数据显示,2013年中韩两国贸易额达到2742亿美元。
  分析人士指出,通过关税和非关税手段,可以推动中韩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密切双边经贸关系,推动贸易平衡,加快实现2015年双边贸易额达3000亿美元的目标,并且5年内贸易规模有望突破4000亿美元。
  中韩自贸区落地猜想
  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丛屹认为,中韩自贸区最终肯定会选择一些沿海地区“落地”,并成为中韩自贸区先行示范区。
  从目前来看,环渤海区域的诸多城市都希望依靠自身区位优势,成为承接中韩自贸区的示范区。
  山东省的青岛、烟台以及辽宁省的大连都非常有竞争力,因为这些城市距离韩国更近,并且韩资企业众多。
  整个山东省已经成为韩国企业在中国投资最多的省份。目前,有5800余家韩国企业在山东省发展,韩国在山东省的投资额为82亿美元,占韩国对华投资的23%。
  天津承接中韩自贸区的优势地位也十分突出。在天津国际发展研究院秘书长冯雷鸣教授看来,主要有四大优势:第一,滨海新区开发成为国家战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多年蝉联全国开发区之冠;第二,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天津发展潜力巨大;第三,作为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拥有广阔的腹地,交通便利,港口区位优势明显;第四,天津自贸区申报已进入尾声,综合条件名列全国前列,获批可能性很大。
  丛屹则预测,中韩自贸区最终落地很有可能会选择若干区域。
  中韩投资领域合作大有可为
  对中国广大企业以及消费者来说,中韩自贸区落地后,将可分得自贸区红利。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韩自贸区协议强调投资领域的互惠互利,中韩投资领域的合作或将大有可为。
  在此前与发达经济体签订的4项自贸区协定中,除最早签订的新西兰之外,均未涉及投资领域。而中韩自贸区协议框架中,明确将投资领域与货物和服务贸易领域并列,成为同等重要的另一支柱。
  而两国基于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模式进行的投资谈判,或将更多地有利于中国企业主体向韩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对韩国直接投资的自由化将有助于我国基建等产能过剩行业企业有效“走出去”,有助于人民币跨境使用范围的扩展。
  冯雷鸣认为,中韩自贸区落地,对于与韩国有贸易或经济往来的企业会有很大的吸引力,会有一批韩企或中国企业落户先行区或试验区。
  市民购买韩国产品会更便宜。韩国在家电、汽车、高科技产品方面优势明显,一旦取消关税之后,这些产品将价格更低,去韩国旅游将更方便,文化交流将更多。
  此外,我国在农产品方面优势明显,也会进入韩国市场,韩国人民也会享受到更便宜更健康的中国食品。

【编辑:曾会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